出血热症状 出血热的治疗与预防方法

  出血热又被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是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那患上出血热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流行性出血热又应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想知道的朋友不妨就来看一下吧。

  出血热症状

  对于很多人来说,出血热是非常陌生的一种疾病,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患上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不过没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患上出血热的患者,则会在发热4~6的时候出现体温下降或者是在退热不久后出现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症状。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出血热检查

  检查,对每一位患病的人来说,都是进行到医院进行检查的。那患上出血热的时候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常规检查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

  (2)尿常规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早表现。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2.血液生化检查

  (1)尿素氮及肌酐

  低血压休克期轻、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与病情成正比。

  (2)电解质

  血钾在发热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为高血钾,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钾者。血钠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显著。血钙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出血热治疗

  1.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血浆、蛋白等。

  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无尿者可用20%甘露醇、硫酸镁、大黄口服导泻。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