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以止痛吗?针灸止痛的具体穴位在哪?
针灸为何止痛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瘀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就会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的病机。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灸止痛的原理,若以西医简述,是通过针刺人体相应穴位,改变人体的血压、心跳、呼吸、脉搏、体温、局部电阻、血流速度等,从而达到使痛处肌肉分泌相应镇痛物质或直接解除痛处的神经传导障碍,使身体局部的淋巴细胞或白细胞在短时间大量增加,达到消炎止痛的功效,因为其直接作用于相应部位,故而收效迅速,平均起效速度为0.1到3分钟不等,甚至更快。针灸止痛的原理是调节人体自身的镇痛或免疫能力止痛,故而针灸对人体无任何不良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以经得起任何第三方机构的检验。
若以中医简述之,是以经络脏腑气血循行无碍为准,中医言,通则不痛,故而针灸以通经为要。经络不通者,可通过诊脉、诊舌、诊面色等方法确诊,针入相应腧穴,达到疏风散寒、解肌止痉等作用,针刺之要,以固护、激发人体正气为第一要务,正气者,略近于西医之免疫能力也。
针灸止痛取穴,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所属经络等选取相应穴位,收效标准为针入痛减或针入痛消。若针入而痛不止,审视取穴辩证无差,可略等一到两分钟,或在针柄上着艾,或再行手法补泻,自能收效,仍不效,复审视取穴辩证无差,可重复以上步骤,待针下得气,必效。若针刺部位肌肉丰厚,可在针刺后在针上加火罐,以助针效,有事半功倍之效。
针灸止痛穴位,多分布在四肢,膝肘以下,或指、趾关节处,简约举例,有曲池、后溪、三间、少商、商阳、阳陵泉、绝骨、太溪、束骨、公孙、太冲、丘墟等,临床应用,更多情况是辩证取穴,辩证者,辩经络、辩虚实、辩脏腑、辩阴阳等。最忌拘于成法,照猫画虎,否则,用之不效,徒然贻笑天下。今就刚才所列举的穴位略讲解,以期抛砖引玉,供有心针灸的朋友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