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做到练功火候适度
练功是在意念主导下的心身锻炼。意念太弱则杂念繁多,或易于昏沉入睡;反之,意念太强也不行。尤其对初学者,强行意守或强行以意领气,等于拔苗助长,极易引起头胀头疼、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甚至可以出现偏差。意念的锻炼要顺其自然,暂时守不住也不急,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保持勿忘勿助、若有若无、似有意似无意的原则。经过一个阶段练习,“水到渠成”,杂念必将逐步减少,逐渐就会达到适度。
气功调息中虽然有多种呼吸方法,但除非特殊需要,一般还是以自然呼吸为好。虽说是自然呼吸,在入静状态下呼吸也会自然变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达到调息的要求,即所谓“心静息自调”。有些功法要求特殊的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也必须在自然悠畅的基础上,通过意念诱导吸气下行并稍许用力,经过一段训练后逐渐形成。这种方法不易掌握,而且有些内容还可能成为以后进一步练功的障碍。常见有人学习某种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出现偏差,引起胸闷气窒。更有甚者,平时不须注意的呼吸,也变成如果不想着如何呼吸,呼吸就无法正常进行,出现憋气闷胀的状况。
练功不仅每天都应坚持,练功时间的长短也应适度,应根据练功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开始时,每次可以练15分钟至20分钟,以后每次练功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练功都应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以不感到疲劳和不勉强为度。如果练功仅作为保健和病愈后巩固疗效,每天可以利用起床后,睡觉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了。如果是为了治病,每天可练三、四次,每次练功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但应避免一练就半天、勉强坚持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