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吃 口吃应该怎么矫正
口吃是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我们在生活当中也会遇到一些口吃的人。但是很多人对口吃了解的并不多。那么,什么是口吃呢?人为什么会口吃?口吃的怎么矫正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口吃
口吃俗称结巴,这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和正常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并且会非自愿的重复、停顿,或者是拖长打断。
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
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发育不平衡
有研究发现,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每个孩子几乎都有语言不流畅的阶段,这一般是在一到五岁。
因为孩子在语言的初始学习阶段,内部思维语言发展比较敏捷和活跃,而外部语言表达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即孩子经常会出现脑子反应很快,但语言表达跟不上的情形,这时候孩子就会在语言上出现重复、卡壳等口吃现象。
这个时期孩子语言上出现的口吃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属于正常发育性的假性口吃。大部分孩子一般过上一段时间,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不断成长,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就逐步协调起来,口吃自然就会慢慢消失了。
有意模仿
有意模仿是形成口吃的常见原因,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有八成以上的口吃患者在小时候都有和口吃障碍的人接触过或者是学习过。
过度关注孩子语言
对孩子语言的过度关注、不正确提醒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孩子内部思维语言发展比较敏捷,而外部语言表达发展相对缓慢,语言上经常出现重复、卡壳等口吃现象。这个时期孩子语言上出现口吃现象,一般过上一段时间,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逐步成长,自然就会消失了。
但是,这时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语言,经常不正确的提醒孩子,孩子的假性口吃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严重,终发展成真正的口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