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信号说明你得了血液病
说起高黏滞血症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些陌生,但是从名字也就能看出,这是一种血液病,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呢,还有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感兴趣的话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高黏滞血症有哪些早期“信号”
高黏滞血症引起的人体不适不是很明显,加上在以往健康体检的项目中没有“血流变”的常规化验,所以常被忽视。
其实,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状的,个人也可以感觉出来。
一般来说,如果中老年人存在下面四种症状,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
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好。
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蹲着干活时气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
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
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哪些因素会导致血黏度增高
吸烟、饮酒、忧虑、兴奋、惊恐等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剧烈运动、高血糖、高血脂也会增加血液的黏度。
一般来说,人在早晨时血液黏度升高,上午8时达到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凌晨3时之间低;外界温度过高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发烧时人体水分丢失都会使血液黏度增高;寒冷时尿量的增加也会使其增高。
血液黏度在人的生理周期内也会高粘血症(或称高粘滞血症)是由于或几种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