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界限 浅谈陈式太极拳之“界限”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很多人觉得太极拳很神秘,这是因为太极拳界限,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一下。谈起太极拳,人们肯定熟悉的是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起源,也是太极拳流派中的重要门派,下面一起浅谈陈式太极拳之“界限”吧!

  浅谈陈式太极拳之“界限”

  界限的由来不得不从古代分封制度说起,太极拳是中国古人创编而成,思想上存在分封制度,而太极拳的界限指的是身体运动。

  何谓界限?凡分茅胙土,设官分职,以及动静语默,莫不各有界限。一踰分一失言即过界。过界即与人有干涉矣。凡事如此,况拳乎。如人之行步,仅足可开二尺五寸,此勉强为之,非天然也。

  天然者,随便行步,约不过尺一、 二寸。上体之手与下体之足趾齐,此即是界限。大约胳膊只展四、五分,内精只用一半,足步只开尺余。如此,则一身之上下左右,循环周转,无不如意。

  太极拳的运动核心是以身体重心为基准,身体始终保持在一个轴心线上,然后整个周身形成一个圆。

  盖动不越界,如将士在本界内,山川地理,人情风俗,一一了亮于心。故进攻退守,绰有余地。一入他人界里,处处更得小心防护,稍有不密,即萌失败之机。此君子所以思不出其位也。

  打拳原为保身之计,故打拳之时,如对敌人,长进愈快。然又恐启人争斗之心,故前半套多言规矩,不言其用。至后半套,方始痛快言之,以示其用之之法。然第可知之,不可轻试。

  如不获已,为保性命计,用之可也。大约此拳是个人自耍之势,徒手空运,非有敌人在其前后左右也。自己下功夫,遍数愈多愈好。根未固而枝叶荣,况卫生保命之道,莫善于此。学者但先难可也。

  太极拳是一个立体圆形,每个动作的开始是一个圆的起点,收式是圆的终点,太极拳处处是圆。

  至于后获,则当置之度外,不可以毫发望效之念中,分吾专心致志之功。金针已渡,学者勉旃。

  人体任何部位运动的幅度,都会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无限度的超越人体运动生理极限,就会使人体失去平衡,这当然会给自身造成严重的伤害。

  同样,练习陈式太极拳的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要顺其自然,练习者应该知道每一动作都有一个界限,并且必须按照陈式太极拳的界限来运动,这样才能做到“无过而不及”,否则在与人技击的过程中,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陈式太极拳第十六代传人陈鑫在所著《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有专门论述“界限”的文章,但其内容比较深奥。有多处未具体指出何为界的文章,使学者读后茫然。因此练习者有必要弄清陈式太极拳的界限,并作为“无过而不及的标准。”

  陈鑫说“打拳以鼻为中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从人体解剖学来解释,应当是以人体的纵状面分为左右半身。近代太极拳师洪均生先生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手心(劳宫穴)斜对心口为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手和躯干的配合界限又进一步分为,正旋的手高不过眼,低不过脐,中不过心口,要求掌心斜对心口,如云手的左右手或拦搡手的右手。

  左右反旋的手则手顺缠,肘先收到胸前,然后变逆缠,先将肘转贴肋部,再以手领肘经心口与胯齐,再转到高与眼齐为度,如一路的十字手等。

  手上下反旋的式子少,只有金鸡独立是两手同走反旋而一上一下,向上的手如托物状向上托起,高度与头顶百会穴齐平;向下的手经过胯前向胯外下按,但不要超过臀部。

  手部运动的范围应以两足分开的前后左右距离为界。两足左右分开应以足趾尖踏在同一个圆周上为界限;两足前后分开,以前足趾尖和后足跟踏在同一个网周上为界限形成一个无形的圆柱体。

  在推手或技击的过程中,对方身体任何部位一旦进入我的界限内,即运用太极拳的技法进行防守或反击。太极拳主张“彼不动己不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

  陈式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即百会穴至会阴穴成一直线,有利于自然接通任督二脉之气。虽然身法要求中正,但躯干的旋转也有一定界限,在拳式中躯干的旋转角度,经常是45度,而上下配合时胸以下随腰裆劲的下塌转得略多于4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