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论太极以腰带手还是以梢节领劲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有人会问,太极拳以腰带手还是以梢节领劲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话题,太极拳论有详细的讲解,下面随着太极拳练习一下吧!
论太极拳以腰带手还是以梢节领劲
很多人都强调,练习太极拳要以腰带手,也有人说太极拳运动是以梢节领劲,究竟哪种说法更合理呢?
到底,太极拳是以腰带手还是以稍节领劲?从字面意思看,这真是令人疑惑的。以腰带手,这是无数太极前辈的经验总结,以稍节领劲是张志俊大师的经验之谈。那么,作为大多数的修炼者,到底该听谁的?
到底该从哪儿下手练习太极呢?经过多日的思考,我不禁恍然大悟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他们虽然在语言表达上看似相反,而实质上,确实为了共同的目的。这两句话,不过是说了太极这一个硬币的两面。
腰在太极拳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柔韧性,还能强身健体,达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太极硬币的正面是以腰带手,太极硬币的反面是以稍节领劲。以腰带手说的是太极的体,以稍节领劲说的是太极的用。把这两面综合起来,说的就是太极拳的体用。以腰带手,练的是体,但有了体,并不见得就有了用。
怎样才能在体的基础上用呢?以稍节领劲可也。所以,初学太极,还需练体,也即是要练以腰带手的功夫,真正练到劲起于脚,力发于脊,腰跨带动,内劲达于四梢时,再练习以稍节领劲。这个体,其实质练的就是太极内劲。
反过来说,以稍节领劲,领的是劲,这个劲不是僵劲,而是太极内劲。一个没有太极内劲的人,又何谈领劲?再说的明白一点,其实以稍节领劲是以意领劲的解释版,练出内劲之后,把意惯于稍节,也就是以稍节领劲了。
学习太极拳要学会灵活多变,太极拳是一项灵活的功夫,常练太极拳能提高大脑思维能力。
以稍节领劲,也就是以意领劲,如此可在技击中快速反应,发挥太极的功效。
太极拳以腰带手的注意事项
其一、适当地将肢体运动的惯性模拟为别人的攻击作用
肢体的运动无论快慢都是有惯性的,尤其是肩臂越放松,不仅越会体会到手臂在空气中运动的阻力变大,而且会感觉到手臂运动的惯性变大。
手臂的运动就会像是滑翔飞机具有了手臂本身的惯性运动。这种无需身躯给予动力的手臂本身的惯性运动正好被适当地利用来作为模拟由于别人的攻击作用而引起的手臂的被动运动。
“以腰带手”的任务之一就是在适当顺从、配合这种“惯性运动”的前提下适时地以身躯的动作给这种“惯性运动”补充、添加一点点微小的动力。
比如倒撵猴,身躯先是在腰的作用下以左胯为轴微微地弧形右转,拖动了右手后移,接着右手的后移既有身躯继续右转对右手带动的作用,又有右手后移惯性的作用,所以右手后移的运动轨迹并不表现为完全是被身躯的右转所带动的,而是具有沾粘连随的引进特征了。
而当右手到了手腕接近胸腹正中线,体现为对方攻击将落空,身躯就可以在腰的作用下开始以右胯为轴左转,身躯的左转又给予了右手一点力量作用使得右手继续往右后方弧形移动,接着右手的往右后上方移动是既有身躯继续左转对右手带动的作用,又有右手往右后上方移动惯性的作用,出现了沾粘连随使得对方落空的特征了。
这样的动作练习在适当顺从、配合这种运动惯性的前提下,就会感到手臂在运动中既有阻力、有浮力,又有手臂本身的惯性动力,从而使得手臂的活动既是被自己所操纵的,却又不是完全被自己所控制的。
这就像是海上行驶的帆船,帆船借风的力量作为动力,操纵的帆船的舵手,但是帆船又不是完全能够被帆船控制的,帆船还是表现为在被风所吹动。
练太极拳手臂的活动与其相似,应该表现为被别人推动、不完全是被自己所控制的,其中包括手臂运动的“匀速”也不是完全被自己所控制的。
这样的“匀”就体现出“被动”的“沾粘连随”了。能够这样的关键之一就是“以腰带手”无论是现象还是感觉都不能明显,不能明显出现以身躯的动作来催动、拖动、带动手臂动作的动态、不能出现由于身躯的带动使得手移动的速度变快。
如果“以腰带手”使得手移动的速度变快了,那就是“以腰带手”喧宾夺主太大了,将“沾粘连随”破坏了。例如许多人揽雀尾的捋,手要么是出现了本身的主动,要么是明显出现了被身躯主动的带动,那么这样的动作就不是太极拳的动作了。
推手的主要目的也是锻炼沾粘连随,如果在推手中,按的时候主动地“以腰带手”将对方的手往对方推,捋的时候主动地“以腰带手”将对方的手往自己的侧方带。
看似十分主动地掌控着推手的主动权,其实这是外家拳的行为,对于太极拳而言,那是属于各种破绽毕露的动态,原因也是违反了沾粘连随。
其二、身躯与手臂的动作必须符合整体被动运动的特点,不能出现明显的“拖车”现象
所谓的“拖车”现象,就是一辆没有动力的汽车被前面有动力的汽车用一段钢索牵引着拖动,前面的汽车刚发动开始行驶,由于钢索没有拉直,后面的汽车没有同时开始行驶,直到钢索拉直了后面的汽车才开始行驶.
而当前面行驶的汽车拐弯了,后面被牵引着拖动的汽车不会同时马上拐弯,要等到牵引方向已经改变的钢索再次拉直了才拐弯;又当前面行驶的汽车停止了,后面的汽车仍然还要往前继续行驶一会才停下来。太极拳“以腰带手”,身躯就像是有动力的汽车,手臂就像是被牵引着拖动的没有动力的汽车,因此“拖车”现象实质上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拖车”现象不能明显,力求完全避免。
因为如果“拖车”现象明显,显然“沾粘连随”就被破坏了。比如揽雀尾按的身躯与手的后退,身躯与手是模拟被对方的力量所作用被动后退的,因此必然是同时后退的,而且太极拳还必须是“彼不动己不动”的,是不应该主动后退的。这样的“不能主动后退”也是正确传统推手中的一条重要法则。
然而有的人这一动作却是身躯先主动地后退,然后“拖车”那样手臂再后退。又比如揽雀尾按转单鞭的两手先往左再往右捋,当胸腹左转已经朝向西南方了,两手还朝向西方;而当胸腹右转朝向西南方了,两手还继续荡向东南方,就像有动力的汽车拐弯了,被牵引着的汽车还朝原来的方向行驶。
这种现象也是反映为惯性,但是这种惯性明显是不符合“沾粘连随”的,因而是必须控制与消除的。正确的练习应该是当揽雀尾按后退时,尽管手臂与身躯后退的速度不同,但手臂与身躯的后退应该是同时的,不能出现有时间上的脱节;揽雀尾按转单鞭的两手往左往右捋,尽管两手臂的形态会有变化,但两手应该始终是约与自己的两乳相对的,这样的练习才是符合“沾粘连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