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制作 紫砂壶六种传统成型方法

  紫砂壶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茶具,紫砂壶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了,那么大家对于紫砂壶了解吗?知道紫砂壶制作有哪些技巧吗?紫砂壶成型法有哪些呢?紫砂矿的加工是怎样的呢?今天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下,一起看看吧。

  紫砂壶制作

  紫砂有许多的成型方法,今天就给大家全面的介绍一下。紫砂陶器自明代正德年代以来。经过历代艺人的摸索、改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技艺也日臻完美。概括起来,成型方法有手工、注浆、施坯和印坯成型等几种。

  “打身筒”成型法

  什么是打身筒成型法呢?这是紫砂制作中最为经典的一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在围身筒的基础上再以左手衬在圆筒内,以右手握着薄木拍子,很自然地一拍一拍向圆筒拍打过去,逐步收口。

  “打身筒”成型法有什么操作顺序吗?首先我们要先拍器皿的底部,待口收到与尺寸一样时,就用滋泥(用与身简相同的泥料加水调和而成的泥浆)把底片黏接在身筒的收口上,翻身过来,用竹拍子去掉筒底部黏接的多余滋泥。接着开始拍打器皿的上半部,拍打至口径符合要求,再用口片粘好口面,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球鼓形的空心壶久待身简晾至一定干度后才能继续操作,并依操作程按步完工。

  先将练好的熟泥开成一定宽度、厚度、长度的“泥路丝”,在把这些泥路丝打成符合所制器皿要求的泥条和泥片,用归车等工具划出泥条的宽度,旋出口、底、以及围片,然后把围片粘贴在转盘的正中,把泥条沿着围片围好,圈接成一个泥筒,再以左手衬托在圆筒内,以右手用薄木拍子,拍打成型。

  “镶身筒”成型法

  先将泥路丝切成方形泥块,把方形泥块打成泥片,按产品要求的尺寸配制样板,依样板裁切泥片,把裁切好的泥片,按器皿型制规格要求用脂泥粘贴、镶接成型。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胚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及表面的精细加工。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文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注浆成型法

  是近代陶瓷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成型工艺,利用石膏模型的吸水性,将泥浆注入模中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一件中空的泥坯。

  围身筒成型法

  将泥条在转盘上围成圆筒或锥形筒,把两端叠合,用鎊皮刀斜向以叠合处一次切开,即形成能对接得很好斜接面,然后沾水将对接的切口黏连好,身筒就围好了。

  合身筒成型法

  适用于上下两等同大小的器型,如合欢壶、合盘壶等,操作程序是把划好的泥片,先用虚坨等工具分别拍成上下需合围的深浅半球形,然后将上下两半部分用滋泥黏合,即成。

  紫砂矿的加工

  紫砂泥,包括紫泥、本山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泥料的陈腐亦称陈化,古名养土,俗称困料、困泥。储泥紫砂矿泥加工工序之一。

  开采后的紫砂矿泥,经翻晒、粉碎、风化、研磨、过筛、和水拌匀,制成约宽六寸、长一尺之湿泥块,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气荫暗潮湿处(地窖),需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贮存起来,以改善泥料之性能。湿泥经慢慢陈腐,成为“腐泥”。其水份得到均匀分布,以利坯料氧化,有机物质可得到充分分解(腐烂)。

  腐在泥料炼制工艺中,只是一个程序,如果您和面不可能和面后不“醒”,在物理上的道理两者是相同的,而化学变化是有机的,一些有机物通过陈腐会氧化分解。熟了自然好作壶,这在和面中叫做有劲。好的泥料尤其是矿底层料,不用陈腐时间长,而不好的浅表矿任你陈腐时间再长也没意义。

  紫砂自明代开始,已五百余年,因其独特的原料和工艺响誉世界,紫砂器的优劣和性能首先决定于原料的质量和性能,其次才决定于生产过程和艺术价值。陈腐越久,越有利于消除矿料在深埋地下时,所形成的机械应力和结构应力,可减少半成品和成品的开裂现象,使成品的质量和成品率得到提高。条件允许,紫砂泥料的陈腐期越长越好!

  紫砂壶造型别致多样。为不使它沦为一般的釉陶,以及历史原因,它的表面是不施釉的。要使紫砂达到“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的工艺效果,必须把坯体处理得器形结构严谨,轮廓饱满线条分明,筋瓤纹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成整体的制作要求,都需经过成型精加工来求得。

  同时,精加工也是提高坯体粘度的重要手段。例如大型圆条壶,壶口壶盖各有24条筋瓤对称。由于加工精细,烧成后壶盖任意调换方位,都能与壶口相吻。工艺水平高的紫砂壶,口盖准缝严密,二者之间的空隙(或称位移公差)一般都在0.5mm-0.8mm以内,是其它任何陶瓷壶类所无法比拟的,瓷器茶壶位移公差在1~3mm甚至更大。由于紫砂壶精度高,减少了混有黄曲霉等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渠道,成为紫砂壶泡茶不易发馊变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上面就是给大家介绍的紫砂壶六种传统成型方法,紫砂壶有许多的成型方法,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希望大家能对紫砂壶能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到大家哦!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