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变迁

  喝茶是我国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习惯,而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的一个习惯,而中国茶文化也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变迁以及饮茶的禁忌时间。

  中国茶文化: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变迁

  喝茶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比较受到人们的喜欢的,而饮茶风俗特使在不断的变化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变迁。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的原产地是滇西南,至今在我国云、贵、川一带,仍然生长着许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树龄高的达2700多年,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有800多年树龄的。中国是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中曾记述了牛首人身的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萘解之”的传说(萘即茶)。

  而古巴蜀国地区是早种植茶树和饮用茶叶的地方。中国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记载说,3000年前的古巴蜀国已有种植茶树,并进贡天子周武王。

  早期的茶

  初、原始人将茶作为蔬菜来食用,后来人们发现茶叶具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于是将茶叶单独煮成菜羹,以后又将其熬煮成茶水作为饮料。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茶叶的苦中有甜,苦后回甘,令人回味,广泛受到普通人和王公贵族的喜爱。此时,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并有优良品种进贡*朝廷。春秋战国时期,茶叶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到战国末期,黄河流域饮茶之风开始流行。

  在中国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如荼、诧、苦茶、茗、皋卢、茶等。用的多的是荼字,自唐以后才,茶字成为通用名称。

  两汉、魏晋、南北朝--南方饮茶成风

  到汉代时,茶的保健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有专门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所需的商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流传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会用茶。文人雅士多喜喝茶,并有诗文反映茶事。更有晋代文人杜育专门歌颂茶叶的《chuǎn赋》,涉及茶之性灵、生长情况及采摘、取水、择器、观汤色等各个方面,可以看出饮茶已不仅仅是解渴、提神、保健的需要,还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因此,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史上又一个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茶文化的逐步形成时期。

  唐代--饮茶风气传播全国

  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到了唐代中期,饮茶风气已普及全国。唐朝南方已有43个州、郡产茶,遍及今天南方13个产茶省区,因此,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已基本确立。

  唐代茶叶生产发达,出现很多名茶,各地制茶技术也日益提高,精益求精。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很大。因此,唐代是中国饮茶史上和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唐朝饮茶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佛教盛行。和尚坐禅,通夜不寐,只靠喝茶提神。佛门茶事盛行带动了善男信女争相饮茶。由于饮茶与禅宗关系密切,文人雅士又在品茶过程中追求禅的意境,因此有所谓“茶禅一味”之说。

  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和他的名著《茶经》。《茶经》对唐代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茶经》把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生产和饮用风气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陆羽首倡品饮艺术,他融儒、道、佛三教精神与饮茶活动为一体,开中国茶道之先河,为后世茶文化发展提供了典范。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神。

  唐代是诗的朝代,许多诗人都与茶有缘。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多首茶诗。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名句。李白、杜牧、刘禹锡都有佳作流传。尤以卢tónɡ的七碗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名闻遐迩,诗中传神地描述了饮茶时的身心体验,成为历代传唱不衰的诗词佳作。全诗由得到贡茶阳羡茶的惊喜、饮茶过程及体验和感慨苍生三部分组成。另外与白居易世称“元白”的元稹,所作的宝塔形诗《一字至七字诗:茶》也颇为独特。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代是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贡茶工艺的发展及皇室和上层社会的嗜茶成风,使饮茶之风更为盛行。与唐代饼茶不同,宋代贡茶--龙凤团茶是由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型压模而成。采制技术也更为精致讲究。宋徽宗赵佶还对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一书,对茶的产制、烹试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也推动了饮茶风气的盛行。茶已经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宋徽宗做作《文会图》是公认的描绘茶宴的佳作。

  宋代的文人们将琴棋书画融进茶事之中,大大提高了茶事的文化品位,这也是宋代茶文化成熟的一个标志。许多大文豪如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梅尧臣、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都乐此不疲,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佳作。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废除团饼茶

  皇室提倡饮用散茶,民间蔚然成风,并将煎煮法改为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茶叶生产上有许多发明创造,绿茶生产上改进了蒸青技术并产生了炒青技术 。花茶的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花都可以用来窨制花茶。此外还出现了乌龙茶和红茶。

  明代“文士茶”也颇具特色,尤以吴中四杰为。四杰文徵明、唐寅、祝允明和徐祯卿都是怀才不遇的大文人,多才多艺又嗜茶,开创了“文士茶”的新局面。他们更加强调品茶时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和审美氛围的营造,使品茶成为一种契合自然、回归自然的高雅活动。这在他们的传世佳作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到了晚明,文士们对品饮之境的追求又有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全身心地融入品茶活动中,并更进一步达到超凡脱俗、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提出茶道之说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索。这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散茶被钦定为贡茶,简便自然的饮用方法广受人们喜爱。明代茶学兴起,茶著极多,促进了散茶外形与内质的改善与提高。散形叶茶中的许多名品,也渐显雏形。如龙井、碧螺春等。

  茶馆,古称茶肆、茶坊、茶楼。萌发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对此有所描绘,明清茶楼发展得更为典型,尤以清代茶馆为鼎盛,遍布城乡,数不胜数。并且逐渐发展出来各具当地地方特色的茶饮习惯和文娱活动的茶馆文化形态。茶馆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场所。茶饮已融入日常生活和民俗民风的方方面面。茶文化由茶宴、茶会、茶道向茶馆的发展,反映了茶事活动由贵族化、文人化走向大众化,成为一种全民性的活动。并且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足见人们对饮茶的喜爱。

  在明清时期发展起来并成熟的“工夫茶饮”至今仍是茶艺馆里的主要泡茶方式。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

  工夫茶是适应茶叶撮泡的需要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成的品茶技艺。大约明代形成于浙江一带的都市里,扩展到闽、粤等地,在清代转移到闽南、潮汕一带为中心,至今以“潮汕工夫茶”名称享有盛誉,已成为今天茶艺馆里的主要泡茶方式之一。

  清初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武夷茶》中记述了工夫茶艺:工夫茶讲究茶具的艺术美,冲泡过程的程式美,品茶时的意境美,此外还追求环境美、音乐美。明清的茶人已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境地,形成了工夫茶的鼎盛时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变迁,这些都是我国茶文化的一部分,若是牛逼也是比较喜欢喝茶的话就一定要收藏起来哟!

  饮茶习俗

  一是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与我国古老的“清净”传统思想相吻,这是茶的清饮之特点。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

  二是讲求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其特点是烹茶时添加各种佐料。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风味。

  三是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习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馆”。

  其外,应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茶的现代变体: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化务实之精髓。虽不能称为品,却不能否认这是茶的发展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