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四逆散证” 该如何解读与应用

  四逆散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它是有哪几味中药组成的呢,又有什么作用呢,主要是治疗什么的呢?这些都是一些关于四逆散的疑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关医圣张仲景的“四逆散证” 该如何解读与应用?我们大家一定来看看吧。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贵的东西,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在中医学领域,不少经典著作,流传至今,里面所记载的每一个文字,都意义非凡,但要吃透它们的意思,既很重要,却又不容易。比如仲景的“四逆散证”,该怎么解读与应用呢?且听听本文作者的看法!

  《伤寒论》第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开),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泻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对本条的认识,存在两种看法:一认为本条是少阴虚寒证。如舒驰远曰:“腹痛作泻,四肢厥冷,少阴虚寒证也。虚寒夹饮上逆而咳,凌心而悸,中气下陷则泻利下重,此又太阴证也。小便不利者,里阳虚,不足以化其气,法当用黄芪、白术、茯苓、干姜、半夏、砂仁、附子、肉桂以补中逐饮,驱阴止泻,而病自愈。何用四逆散,不通之至也。”

  另认为本条是气郁证,为少阴枢机不利,阳气郁遏在里,不能透达于四末所致。如李士材曰:“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见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根据仲景之义和以方测证的方法,当以后说为是。盖四逆证,非惟阳虚,亦有热深者、血虚者、蛔扰者、痰郁者、脏寒者和气郁者。本条首冠“少阴病,四逆”,明确指出本证乃以四逆为主症,然少阴病四逆以阳虚阴盛居多,应伴见恶寒蜷卧、下利清谷、脉微细等全身虚寒表现,应以四逆汤治疗。

  本证四逆并无上述虚寒证伴随,且主以四逆散,当是阳郁而致,故其程度较轻,仅表现为手足不温或指头微寒。由于枢机不利,气机不畅,疏泄失常,对全身都可能产生病理影响,所以本证除四逆外,或然证较多,肺气不利则咳,心气不利则悸,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脾胃气滞则腹痛。因气机不利,肝木有病,易侮脾土,故柯韵伯认为本条“腹痛泻利下重”亦为主症,不应列入或然证,证之临床,亦有道理。

  四逆散用柴胡解郁行气,和畅气机,透达郁阳,枳实降胃导滞,行气散结,二者一升一降,运转枢机,透达阳气;芍药和营柔肝,甘草缓急和中,二者一柔一缓,调和肝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肝脾调和则腹痛、泻利下重自除。张令韶曰:“凡少阴四逆,倶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而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实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芍药疏泄经络之血脉,甘草调中,柴胡启发阳气而外达,阳气通,而四肢温矣。”

  尤在泾曰:“夫邪在外者,可引而散之,在内者,可下而去之,其在外内之间者,则和解而分消之,分消者,半从外半从内之谓也。故用柴胡之辛,扬之使从外出,枳实之苦,抑之使其内消,而其所以能内能外者,则枢机之用为多,故必以芍药之酸益其阴,甘草之甘养其阳。曰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说理清楚,足以启人悟机。

  四逆散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基本方。仲景疏肝解郁以柴胡剂为主方,后世疏肝诸方皆从仲景之方演化而来,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皆为疏肝理气之剂。且四逆散与小柴胡汤组方之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