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护动脉内膜可减少冠心病发生

内皮细胞、具有弹性的中层及外膜组成正常动脉。其中内皮细胞与血流直接接触,因此当内皮细胞受血流冲击力大时,其受损率也相应加大,受损的内皮细胞易被血浆蛋白侵入。当血浆蛋白进入细胞壁时需经过三道屏障:第一道是动脉内皮细胞;第二道是内弹力板;第三道是平滑肌细胞的胞饮作用。动脉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发生功能和(或)形态的改变,血液中脂蛋白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中的脂质沉积于内皮下,进而引起血管内膜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血管内膜变厚且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至于血栓的形成,也是先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正常血管内皮细胞能够抑制血小板黏集以及促使纤维蛋白溶解,像内皮细胞有损伤时,它就会发生多种促凝作用,使血液在血管内凝集从而促使血栓形成。血栓又刺激受损的内皮组织,造成血管的内皮组织过度增生,将血栓包围,使血管腔发生阻塞。

病理学家研究发现,动脉狭窄一般发生在血管漩涡及分叉处,因这些部位血管内膜易受损伤。而冠心病多在中老年人中间发生,是因中老年人血管内皮细胞经长时间血流的冲刷及随增龄的老化,中层弹性纤维逐渐变得僵直、脆弱,甚至出现断裂,造成动脉弹性减弱,血管中的胶质蛋白绝对值增加,及胶质蛋白纤维相互交联从而形成越来越大的纤维束,导致血管腔变窄阻碍血流。

先有内膜损伤受血脂侵犯的血管,如能设法保护动脉内膜的功能结构,使其不受或少受损伤,便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