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患。小儿患者通常是继发于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而成年患者则一般没有明显的诱发病因。本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一般认为,病程在2~6周内为急性型,病程超过6周至数年者为慢性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瘀斑、便血、牙龈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多次化验检查可发现血小板减少。
中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外感邪热致阳热过盛,或饮食不节,情志郁结,内伤正气以、致阴虚内热,热盛干扰血分,迫血妄行,溢于脉外,引起出血。若血瘀于皮肤,则成为紫斑。阴阳气血,互相依存,若脾气亏虚,不能摄血,则阴血不能内守,溢于脉络之间,郁而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