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千里之外的医生也能为病人看病

1995年4月,中国清华大学一名叫朱令的学生得了一种怪病,出现头发脱落、面肌瘫痪、发音含混不清、四肢无力的症状,经多方寻医,但医院对此均束手无策。她的同学将其病情和症状在因特网上发布,向各国专家求助。消息发出后,陆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1500多封,其中30%,的回信认为是金属铊中毒,后经专家检验确诊的确如此。这位学生的生命终于得以挽救。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也是远程诊疗的一个事例。

所谓远程诊疗,就是利用高科技的通信技术实现异地问的医疗行为。它打破了传统的医生与病人必须"面对面”的医疗模式,使更多的人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又能促进医务工作者拓宽视野,积累经验。

目前,可行的远程诊疗方式有以下几种: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医疗咨询、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朱令就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医疗咨询获救的,但通过这种方式所交流的信息量还太少,如果病人病情复杂,就需要远程会诊来诊断。远程会诊需要在医生和患者双方安装一定的仪器设备,如摄像头、内窥镜、扬声器等,医疗仪器产生的数据、图像要实时传输到医生处,这样网络另一端的医生在当地医生的帮助下,可以获得病人第一手的资料,对病人作出可靠、全面的诊断。如果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医生亲自对远程患者进行手术,这就是远程手术。远程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技巧与相关设备的要求都很高,直到1999年,世界上首例远程手术实验才获得成功。

尽管远程诊疗还没有进人普及阶段,但随着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将很快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