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鱼太脏了处理不好不要吃

  相信现在不少人都喜欢吃鱼,因为鱼肉不仅美味,而且对我们身体的好处也是非常多的,有研究显示,每周吃几次鱼就可以明显的减少因为心脏病或者是其他相关疾病而导致的突然死亡的危险,经常吃鱼还能有效的降低胆固醇,因为鱼肉当中所含有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我们的身体消化和吸收。

  我们在吃鱼的时候处理方式都是千篇一律的,但是有几种鱼,看起来是非常脏的,我们在处理这几种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处理不好千万不要吃。

  一、泥鳅

  泥鳅体形又小又细长,一般只有三四寸这样,而且它体形很圆,身短,皮下有鳞片,颜色青黑并且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为滑腻而无法握住。

  泥鳅的体背部两侧是灰黑色的,全体有很多小的黑斑点,泥鳅全年都可以采收,夏季多,泥鳅在捕捉以后,可以鲜用也可以烘干用,可以食用还能入药。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地,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鱼,但是泥鳅和其他的鱼不同,无论是外表体形还是生活习性,都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鳅类。

  生吃泥鳅危险大

  泥鳅一般都是生长在不洁净的淡水里的,同时,通过不洁净的淡水传播的寄生虫是非常多的,往往危害也就会更大。

  其中有名的,应该就是血吸虫了,血吸虫会直接刺破人体皮肤,而另外一些寄生虫则是先寄生在淡水鱼当中,再通过病从口入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身体。

  肝吸虫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的,肝吸虫的卵进入水里后,被淡水螺吞噬,并且在螺体内孵化。

  泥鳅这类的淡水鱼在吞噬了螺肉以后,肝吸虫也就会随之进入泥鳅体内,并且在鱼的肌肉组织内沉寂下来。

  人如果生吃了被感染的泥鳅,那么肝吸虫就会进入我们身体的消化道,继而进入胆道和肝脏,在那里长期定居并且发育成为成虫,引起黄疸、胆管结石、胆管炎、肝炎甚至是肝硬化和胆管癌等。

  如何正确处理泥鳅

  在以前,一般处理泥鳅都是一条一条的往地下摔,或者是用铁锅烫和微波炉烤等方法,摔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比较麻烦,而且会把环境弄的很糟糕。

  但是烫和烤又会把泥鳅的营养价值破坏的很大,并且还会把泥鳅的表层弄的体无完肤。

  吃海水鱼好还是淡水鱼好

  说起来吃鱼,可能除了以上两种需要认真清理的鱼之外,不少朋友们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吃海水鱼好,还是淡水鱼好呢,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很多人都是喜欢吃不同水域的鱼的,海水鱼和淡水鱼是各有所爱的。

  不管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营养成分其实是大致相同的,总的来说营养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首先,鱼肉当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其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适合人体的需要,所以说,这也是人类摄入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与营养价值很高但是不易吸收的食物比起来,鱼肉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更有利的。

  海鱼的营养极其丰富,尤其是含有大量的营养盐,这让海鱼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更高。

  除此之外,海鱼的肝油和体油中含有一种陆地上的动植物所不具备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被称为DHA的成分,是大脑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这对我们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真的要把海水鱼和淡水鱼分一个高低的话,那么海鱼的营养和味道是略胜一筹的。

  其实营养成分虽然查不了多少,但是并不等于二者的营养价值完全一样,海水鱼在营养成分的含量上面要比淡水鱼多,营养价值要略胜一筹。

  从味道上来说,海水鱼的味道要比河水鱼鲜美,这是因为海水鱼的游动范围和游动时候的力度要比河水鱼大,使它的肌肉弹性更好,味道也要更加鲜美。

  而河水鱼吃起来还是有一些土腥味的,并且这种味道在烹饪的过程当中是很难去掉的。

结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会吃鱼的,鲶鱼和泥鳅的营养价值都很高,可以食用也可以入药,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吃法和鱼的正确处理方法,健康吃鱼,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不会生病,而且尽量要知道自己买回来的鱼是野生还是出自鱼塘,成长环境是怎样的,了解这些,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本篇文章版权归三九养生堂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