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山地自行车 如何选择山地自行车
现在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骑山地自行车远行,有的人一骑就是很多公里的,山地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项运动了。但是,对于山地自行车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如何选择山地自行车吗?平时应该如何进行山地自行车的保养呢?我国十大山地自行车又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下吧。
目录
3、山地自行车的特点 4、山地自行车各部件分析
7、中国十大山地车品牌排行 8、怎样保养山地车
山地自行车,初来源于美国,在1974年的时候,Gary Fisher 、Charlie Kelly、Tom Ritchey他们想拥有一辆能够在公路外骑行的自行车,可以远离“警察、汽车和建筑物”,这时候他们就开始将配件和摩托车部件安装到二战前结实的单沙滩车上。
同一年,Gary Fisher和他的朋友们无惧死亡的“塔马尔帕斯山之行”为全新骑行风格的诞生铺平了道路。随着 Gary Fisher 在山地领域引起的巨大反响,他的 Klunker 随后被 Mountain Bike Action 杂志评选为“历史十大山地车”之一。
1976年Charlie Kelly开始推动焕然一新的下坡赛,这是第一个伟大的山地自行车活动。Charlie Kelly委托制商 Joe Breeze 设计并开发越野自行车,这是有史以来制造的第一批“山地自行车”并命名为“Breeze”。
Joe Breeze他以Breeze为原型在1977——1978年之间一共完成设计和制造了9个系列的车型,现在Breeze的原型车还在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国家博物馆里被收藏着。
简述
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当时,一群热衷于骑沙滩自行车在山坡上玩乐的年轻人,突发奇想:“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从山上飞驰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于是便开始越野自行车的设计,正式命名为山地车则是在两年后的事。从此,“速降竞技”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个新项目崭露头脚,运动员骑山地车沿规定的下坡线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为胜,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自行车虽然始于欧洲,但美国人发明的山地车却一扫传统的自行车概念,将一股新风吹遍全球。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欢,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受到人们的欢迎。
运动发展
在爬山单车运动中,法国选手在当今国际赛事里已发展成一股新*,与其它劲旅如美国、澳洲等成为了此项运动中的领导者。法国首先在世界锦标赛的下坡项目(Downhill Event)中高奏凯旋曲,其中车手富尔洛斯(N.Vouilloz)及加舒特(Gachot) 分别取得男子下坡赛的冠,亚军。女子下坡赛方面,舒(A.C.Chauss) 则替法国在青少年组的赛事中赢得另一面锦标,值得注意的是,她在这组别中夺魁所做出的时间,竟然比高级组的选手所做出的纪录更快,可见法国在下坡项目中实力非常强大。越野赛项目方面,荷兰的班赞斯(B.Brentjens)力压群成为男子组冠军,女子组 桂冠则由加拿大女骑士仙黛(A.Sydor)取得。这批新加冕的世界「山路之王」,在今次征服了德国黑森林之后,将要接受一个更大的挑战--爬山单车已获国际奥委会正式排准,并已在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首次登场作为竞赛项目。
发展前景
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每年全世界自行车需求量巨大,日本CYCLEPRESS的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自行车需求规模保持在1.06亿台的水平,自行车年交易额约为50亿美元。由于产业特性和劳动力成本因素,近15年来全球自行车制造产业向以中国为主的有工业制造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2013年,中国仍为世界自行车大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整车生产厂、零配件生产厂分别达到500多家、700多家,世界前五大厂商主要基地均在中国。而随着世界各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球自行车需求量会进一步扩大,随着自行车进一步的结构升级,将给行业的参与者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特点:重,但是结实。弹簧用起来比较润,对小震动反应灵敏,一般半年换一次避震油,拆叉换油。
⑷、油气叉:以空气(Air)为回弹介质,以震油为阻尼。
特点:比油簧叉轻,但结实度有所降低。(也不至于低到哪儿去,普通越野足够了。)半年打一次气,车行都会提供专门的气筒免费打,单独买也可以,带气压表200元左右。以空气为介质的好处是重量更轻点,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护骑行者的手腕部位,不过对小震动反应不太灵敏。
前叉的工作顺序应该是:遇到障碍物——前叉被压缩——到了极点——被回弹到原来长度(回弹的速度受阻尼的影响)——弹跳系统工作结束。
前叉的专业或英文词语
行程Travel:前叉能够压缩的极限长度。XC用80-120mm。trail和AM用的叉130-160mm。速降的要180mm以上。
回弹Rebound:弹起后收缩到极点之后,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即弹跳Spring的后半部分,因为回弹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响,所以单独成为一个专业名词。
阻力Damping:回弹的时候,回弹速度有多快,这个由阻力来决定。高速行使下,回弹快了,会被弹飞;回弹慢了,连续障碍物时行程被越压越短,手感跟没有回弹的硬叉一样。
回弹调节Rebound Adjustment:这是一个科技卖点,有这个功能的叉要贵几百元。但是马祖奇的经典叉Z3带这个功能;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号后面跟SL的也带。顾名思义,是调节回弹速度快慢的。带这个功能的叉,不用换清、浓的油,就能达到调节回弹的目的。回弹调节在越野中的影响——小石头路、泥路,需要回弹快点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弹慢点的。回弹调节旋钮一般在叉脚的左边。原理是转动以后,可以使油孔变小,而减少单位时间油的通过量,延长出油的时间,达到回弹变慢的目的。跟饭店带孔的塑料盐瓶一个原理。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把回弹调节理解为阻力调节要容易些,因为回弹的快慢是通过油阻力进出量来控制的。
锁死Lockout:骑行的时候,通过一个特殊的旋钮,能把前叉锁死,跟硬叉一样,对任何障碍物都没有减震的反应。这样可以减少懈力,使爬坡变得更容易,骑长途时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处不明显,建议把金钱用在其它部件上。锁死结构有两种,一种机械锁死,一种阻尼锁死。
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包括刹车、刹把、刹车线。
山地车用两种刹车:[V刹]、[碟刹],而普通自行车的[吊刹]不常见。
V刹:力量很大,因为是靠摩擦轮圈制动,所以轮圈一定要调整到位,且不容易形变。
碟刹:比起V刹,更不容易把轮胎抱死,高速行驶的时候,抱死很危险,会导致侧滑和翻车。碟刹的价格很贵,好点的都在千元左右,V刹400元能买相当好的了。
碟刹分两种:油压碟刹和机械碟刹,油压碟刹靠油去压刹车片,获得巨大的刹车力,这种刹车在速降车上很常见;线拉碟刹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动,其实用在XC上绰绰有余了。
使用润滑剂要适可而止。晴天少加一些,否则会粘上大量尘土,影响转动;下雨时多加一些(特别是链条上)。参加多日赛时,好带上个小油壶,每骑行两小时就给链条上加一次润滑剂,以减少摩擦,否则,链条正常传动会受到影响,加重体力消耗。
使用黄油(钙基润滑脂)时,应根据气候和训练、比赛条件不同而选择不同种类的油。公路赛车应选用硬度较高的3#或4#润滑油,场地赛车可选用1#油脂。冬天使用软一点的润滑油,夏天可使用硬一点的润滑油。
车胎保养与维修
竞赛自行车的车胎是管形状,胎壁很薄,训练和比赛时极容易损坏,应特别注意保养。
自行车赛车胎根据重量分为多种型号。日常公路训练时多使用250克以上的车胎,比赛时可根据路面情况,选用200—300克的车胎。车胎愈细,与路面的接触面愈小,摩擦力也小,有利于提高车子的前进速度。
车胎注入一定气体的目的是:能使自行车有一定的弹性,减少径向颠簸力对车圈的冲击;能在自行车负载情况下,减小路面同车胎的接触面,以减少摩擦力。为此,训练和比赛时,胎内气压要适合。公路车胎一般保持5——7kg/cm2气压,场地车胎好注入10——12kg2/cm2气压。胎内气压过大时车胎容易爆烈,如果过小,则加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不必要的体力消耗,车胎还容易从车轮上滑脱。尤其在赛车场上骑行,车胎气压小了,更容易从*上滑脱下来,发生危险,导致运动员受伤。
每次骑行前两小时要给车胎充好气,进而检查车胎是否漏气,表面有无异物或刺伤部分。在夏季训练和比赛后休息时,要将车子置放在阴凉处,避免车胎受热后气体膨胀而爆裂。保存车胎时,注入少量气体,悬挂起来,放置在阴暗通风处,湿度不要过高,防止胶性老化变质。
比赛时如需要更换新车胎,应将新胎事先装上,少骑行50公里以上,检查一下车胎是否良好,确认无问题后,方可使用。
内胎的修补。首先是找破洞。其方法是给破胎打入适量气体,放入水中,起泡多的地方即是破洞所在。若到处都 漏气不易找到破洞时,可将车胎气门嘴两边折叠回来,用手抓紧或用绳扎好,不让气体通过,另一人帮助打气,如果打气后很快气体漏掉,说明气门嘴附近漏气;打气后不漏气或 漏气很慢说明破洞不在此处。可将折叠处向后移动,继续逐 段检查,直到找出破洞为止。
找到漏气地方后,先将外胎拆开取出内胎。取时不可用力猛拉,防止将内胎拉断。然后用木挫或钢锯条将破洞周围挫刷干净,或用汽油洗刷干净,将补皮粘上,然后再将外胎缝好。缝带时缝线不要拉的太紧,以免造成外胎粗细不匀。
三十分钟保养可以有系统地检查自行车地全部车体。如果机械运作状况良好,检查工作很快就可以完成。如果有问题,检查保养工作自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接下来的章节所提供的各种细节技巧,是你在进行车身保养时必须注意的事项。自己动手维修保养,可以让你对自行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可借此检查自行车的机械运作是否正常。这项工作好能在定期清理工作中一起进行。不久之后,你就能靠直觉发现问题所在,一旦有看起来,感觉起来或听起来不对劲的地方,你马上就知道要从哪里检查。
握把
假若想调整握把的角度或者突出,只能更换车把立。车把立有各种角度及不同尺寸的突出,以比赛为目的时突出长度120~160mm为宜,这种尺寸高速度时的控制较稳定。角度则以90~120°左右的较好。
不管是角度或者突出的长度,都是与车架、身体配合得好,因此应慎重选择。
Slalom、速降、Trial等竞技要求能够严格控制车体。握把好用有防滑的稍硬些的胶较好。不要用海绵胶般软绵绵的握把。
越野赛、自行车旅行等的场合,长时间握住时手会变痛,应该使用表面顺手些的握把。但是越野赛根据路线状况,有时需要使用有阻抗的握把。不需要硬工夫的骑行时,在握把上绕卷软带也是好的。
当然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找适合单车手的练习方式,如果你不熟悉健身器材,请一个教练教你训练各肌肉群也是个好方法。
车辆比较
看网上有不少关于纠结于山地车还是公路车的问题,看得我很郁闷,美国人根本就没有这种讨论啊。于是写写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思考吧,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积极与讨论。写得有点长,耐心看。
首先我觉得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误区呀。
大家常见的误区无非这么几个
1.山地车可靠性比公路车高,比较泼辣,皮实耐用,不扎胎,公路车老扎胎。
2.公路车通过性差,不能走烂路。
3.公路车不安全。
4. 公路车不善于爬坡,山地车爬坡更容易。公路车是跑平路的,山地车才是爬坡用的。
5.公路车姿势很不舒服,不容易上手。
这五点都貌似有道理,但实际都站不住脚。我后面会一一分析。
个人认为“山地车” 和 “公路车” 这两个称谓是不大贴切的。国外很多自行车厂商的官网是不这么分类的,比如,捷安特的官网上,山地车属于 “ off-road” 或者 “off-pavement ”这一类,此类还包括 越野公路车和速降车。公路车,铁三车和城市车属于 “on-road ” 或“ on-pavement”, 也就是说,公路车本身就为用于铺设过的路面而设计的,凡是普通汽车能跑的路,就是公路车能跑的路。在Focus 的官网上,分类是: 没有路的山地路段,专业的技术路段,有铺设的城市自行车道,柏油马路,和丛林/草地路段。可见,很多大的自行车厂商在官网上都会按照不同的道路状况来进行细致分类,而绝不会简单分成公路车和山地车。这两个称谓本身就是很笼统的,不确切的。山地车在山区公路上一样笨重,一样不如公路车好使,不是吗?
关于几个大家常见的误区,我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一分析。我骑车快一年了,公路山地都骑过,山地车只是当做上学代步用,公路车是锻炼,比赛和跑长途用。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各位介绍的有关山地自行车的知识,看完之后我们大家是不是对山地自行车了解很多了啊。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运动方式,而且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大家不妨都试试吧。不过,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哦,同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还要学会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