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掌握相关太极拳内劲次第论

  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把健身与武术融合在了一起,就因为这样的特点,越来越多人的都在练习太极拳,但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养生为目的去学习。想要掌握这个方法,就必须先去了解太极拳的含义。

  太极拳的内劲,对于整个太极来说是太极功力的关键点。

  自古以来就有“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之说。儒家讲每日三省吾身,佛家言内观其心,明心见性,道家云守身如玉。武林宗风有修真者应净其身心诸念为律。可知古之先贤大德对心性之重视。古人又云:物以类聚,人有群分,华夏愚智,各有高低。愚者困在物欲、情感和小术之中,而智者注重内涵和心性之修为,自我的完善,能使人身心逐渐净化,臻至灵真完美的智慧,使人焕发出空慧聪灵的气质。古人云;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惟有心如日月者,才有:“福慧双修终需得,身名俱泰要留余”之愿力,是故,心存贪,歪,邪之念者,不论做人,功夫和修道学佛,定无所得,也会遭世人之鄙。而大德先贤传功夫定慎之又慎,古自古以来的真师相传者,少之有少。真师初传,以武教之,以求磨练身心,验其心性,叹吾等愚钝,初学得功夫一二,便沾沾自喜,便觉超人有长,沉迷于武技之小述中,心中充满斗气,殊不知离大道渐远矣,是故真师长叹,便不在以真法传之,是故不是大道遥不可得,是人心自我障道矣,呜呼!望吾辈习武修真之人,谨之慎之,引以为戒,并愿天下习武修真之人共勉,习得真功求得大道!!!

  太极大道歌是个好东西。这歌诀的前面,到“周天旋转,日月流光”是说颠倒阴阳。到“落落光华”是说混合阴阳,就是抱元守一的一了。到“发出三九”是说出相的过程,此时已经到达至中至正的境界了。此发是发生,而不是发劲的发。到“人已飞扬。”是说太虚的境界,不是把人打飞,而是自己飘飘如飞也。就是老子说的“至虚极”。以上都是内功,此时方可行拳,乃虚与太虚之间又成一太极也。“来回有神”,是用神来箍住相,意马心猿都要用神栓住,神乃绳也!后面是说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了,是用法,说也无意。

  太极拳内劲次第论

  根劲者,松沉劲也;整劲者,根劲以一贯之为整体也。

  灵劲者.整劲之运动也,. 以根劲为基,继而习整劲,进而达虚灵之变,为循序渐进之法,故名道次第也.然道着,一以贯之.故此次第,非次第而名次第也.

  一论根劲: 拳手于根劲,入手之初, 大多以意往足下沉为法也. 其为入手之法,亦有益于学子,但非究竟之理也..身证根劲者,须知,此劲实为拳手周身骨节拉开,周身气脉调柔为基础,而加以中正之身法运动而成..故拳手应于大架子上下功夫,并以严格之身法求证于中正之理也..以此用功日久,根劲当有成也.此处对中正之法,如何强调,皆不为过.一失中正,架子拉开,周身散漫不成其势,慎之..中正之法一明, 大架子则为端庄舒展之势;身法开合有度,而成长袖善舞之美也.

  再论整劲: 根劲之贯穿也,其要在三节到位也. 三节到位,整劲有成.进而论虚灵之劲: 运动中,整劲无所不在也. 浑函虚灵之意无所不在也.

  太极拳的根劲和整劲,虚灵劲,都是比较的抽象的。

  接手即知: 证整劲者接证根劲者之劲,能知其或丢或顶,盖前者能彻知后者根劲未能贯故.证灵劲者接证根劲者之劲,能意在人先,能取先机,故有如水顺势而入之得.盖前者彻知前者仅能在特定之时与位置能形成整劲,不能于运动之际,深证一动无不动,劲断而意连之境;故后者推手,虽能卓然自立,守则有余,攻则不足,不能深思太极舍己从人之意. 证虚灵之劲者,身体力行而进乎道:以无胜而胜天下,以无争而天下从之,以无为而无不为,故太极内劲, 君子之基 , 圣人之道也。

  常听人说,打拳神宜内敛,错误的理解它:感觉那拳越打越小,越打越缩在自己身上,越打越没出息。就感觉不到周围的草木风轻日月云动,没有溶进天地之间的感觉,拳要能和天地对话,和微风同止同息,和身边的大树同根同生。和天边的云朵同卷同舒……。一次推手,我偶然试着不拘己身,用意将身前身后几十米的空间尽数吸起,合在对方身后,即出,对方后退一步说,呵呵,劲大。我不会推手,我没什么内劲。“行拳时,须将身心放大开来,与日月星辰同在,与浩瀚宇宙同光”应该如此啊,如此才对。

  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可蔽而新成。释:保持这个“道”的人,他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不自满,才能持之以恒,深会领悟,能除旧更新,前进不已。(不自满,才丹田功力增长,贯通督脉,后天复返先天,调理肌体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