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心绞痛 三个穴位就够了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正当人体前纵轴的0.618处的黄金分割点上。正在胸骨体上,有乳房内动静脉之前传支、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之内侧支经过。
功效:属心包募穴,是心包经经气和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和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汇处。按摩或针灸该穴,可宽胸理气,通络活血。
作用:
1.缓解心绞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激膻中穴,无论是按摩还是针灸,均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从而消除胸痛、胸闷、气短、心慌等心绞痛症状。
2.保健作用:由于按摩膻中穴能改善心肌供血,故能提高心脏工作效率;按摩膻中穴,可顺畅气机,消除烦恼,减轻压力;女性按摩膻中穴,能丰胸美容。
3.其他治疗作用:治疗咳喘、呃逆、乳腺炎等。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按膻中穴18次;顺时针揉36次,逆时针揉36次。也可用右手掌按在膻中穴上,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
位置:背部正中线上,第七胸推棘突下凹陷中;约在人体后纵轴的
0.618处。与肩胛骨下角相平。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相伴而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静脉丛、第七脊神经后支的分支、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
功效:宽胸利膈,利胆退黄。
作用:
1.缓解心绞痛:中医把心绞痛归于胸痹范围。认为,这是由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理气通阳为原则。至阳走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而至阳穴恰在督脉阳气的焦点。按摩或针灸至阳穴,利用反馈机理,通过调节皮肤与内脏关系,激发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至阳穴有神经支与心脏相通,按压至阳,可通过该神经支,舒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发作。相关研究也证明,刺激至阳,刺激了相关脊髓节段,加强了痛觉感知和冲动调节,抑制了痛觉,故有镇痛作用。
2.同理,至阳穴也用于带状疱疹和肋间神经痛的治疗。
按摩方法:病人作为或俯卧,术者站在病人左侧,用右手拇指或两手拇指叠加,按压至阳。用力幅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一般3分钟左右心绞痛可缓解。为了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每天按压3分钟,持续两三周。也可用五分硬币代替手指按压。也可病人自己以至阳穴对准桌子叫做按压。
位置:前臂正中,腕横纹直上两寸,即三横指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正值中指端至肘关节横纹的0.618处。
功效;‘肚腹三里留,胸胁内关谋’。内关属心包经,通任脉,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刺激该穴可宽胸降逆,补益气血。内关自古以来就是防治心胸疾病的核心穴位。
作用:
1.缓解心绞痛:现代研究证实,刺激内关穴,无论针灸还是按摩,皆可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减轻心律失常。实验证明,按揉内关穴,可增强心肌工作能力,提高无氧代谢能力,使心脏在缺氧条件下,仍能坚持正常工作。
2.其他治疗作用:对呃逆、呕吐、腹痛、胸壁损伤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左手拇指点按右手内关,适度下按半分钟,顺逆时针各按揉100次;直至产生‘酸、麻、胀、痛’,即得气为止。再换右手拇指按左手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