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资料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练习太极推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下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以及太极推手的特点,在太极拳资料上对其有详细的讲解,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传统太极推手的韵味
近几年,在武术杂志上出现了推手的论文,各个门派对推手各持己见,还有是以传统风味赞扬,很多人认为韵味更有文化气息。
文中提到王宗岳、陈长兴、杨露祥、武禹襄、李亦畬几位先贤大师,要修炼太极拳,继承他们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要忠实继承科学发展,我们才不愧为他子孙。下面是先贤的拳诀教旨,请看先贤有关太极拳的精华论述。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
推手是每位习拳者必学课程,也是对自己一个提高阶段,练太极推手可用作实战,也可用作强身健体。
陈长兴:“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内外相连,前后相需。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杨露祥:“站住事定往外打。”
武禹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学习太极推手有很多技巧,想要快速入门,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学习太极推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
李亦畬:“用意,不是用劲。”
太极推手的核心理论
很多传统太极拳爱好者,通常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视为太极拳的母论,也是必须遵守的太极拳“宪法”。
我们听听《黄帝内经》对天地大自然本始的论述,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
天地大宇宙,阴阳无处不在,人体内外周身亦然。杨氏老谱中对人体阴阳论:“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大极之体。”
已故王培生大师说:“大极就是阴阳,没有阴阳就不是太极。”习练太极拳和太极推手,说很多话,不说阴阳也不是太极拳,也不是太极推手。
太极拳动则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王宗岳)。太极拳理源于老子的道,易经之变化,我们习练具有阴阳变化特性的太极拳,应按拳理行功,阴阳为本始,阴隐阳显,应以“太极功夫在拳里”的本始为基础,修太极拳应修阴阳变化。
依“其根在脚”的拳理,立柱式身形,“太极拳术的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
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杨澄甫《太极拳十说》之四“分虚实”)虚实即阴阳,学练太极要学阴阳,否则为盲练。
练拳时,脚为根,阴阳虚实已经很明确,实腿实足虚腿虚静(杨禹廷语),手、胳臂呢,同样有虚有实,不能双重。“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双重之病未悟耳”(王宗岳语)。
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双手上的虚实阴阳。手脚习惯虚实以后在推手较技中,对方以右手攻你左手,左手阴解困。拳友们在习练中去体会,如此阴阳变化,这是内功,任何技巧和招术,在强劲的进攻下,是无法化解的。
太极推手的内功实践
先贤陈长兴是太极“杨无敌”的老师。他练拳推手上身不动,素有“牌位先生”之美誉。我提到周身整体三不动,不要有动意,即上身不动,不主动,不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