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简述太极拳的步法结构

  论武术,大家都会先想到武当太极拳,其中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较出名。小编今天带您了解一下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步法,常言道,太极功夫始于足下,我们跟着太极拳教程学习一下吧!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步法结构

  太极大师说过“其根在脚”,一语指出了脚在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中的分量,为后人练习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指引了正确之路。

  但是,先贤的拳论并没有引起某些练家子的注意,一些人仍不清楚脚法的习练窍要。其实,脚法很简单,人类走路的走法,便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步法。

  我们人类在出生以后,一岁前后便可蹒跚而行。虽然走起路来晃晃悠悠,但是小孩的走路方法与成年人是一样的,都是以“先减后加”的方法完成左右脚互换重心的变转。

  人在走路的时候,右脚为实,左脚完全松静后迈出去,待松静的左脚落地以后,逐渐松右实脚,右脚渐渐松静。

  此时,左右两脚完成了重心的变转,右虚脚迈步向前,再一次去完成左实右虚,继而完成左虚右实的重心变转。有一些习武者很粗心,从来不去研究拳式结构,上动和下动的关系如,何,上下动衔接的拳式结构和一个单动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拳式结构是以阴动和阳动的阴阳动组成的,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互相依存,相互转化,“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拳的步法与人类走路一致,也是符合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

  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有关脚下虚实变化曾写道:“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脚下的虚实变化是渐变,绝对不是突变。出步或并步,也分解成若干小动作。

  在太极起势的时候,太极脚很重要,如果想将整天拳法练习的顺畅,首先要保持脚下功夫扎实,这样在练习中才不会出现东倒西歪的现象。

  侧出脚从侧到正,如‘起势’,先是大脚趾着地,过渡到二趾、中趾、四趾、小趾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后脚跟,全脚平落在地上,这才算完成脚与脚之间的变化,也就是重心的变转。”

  “脚的虚实变化过程中,是加减法,先减后加。如坐步变弓步,不是左右横向以腰胯变重心,这种动作影响脚、踝、膝、胯从下往上关节的放松,难以按照拳法从脚到胯的节节贯串。

  实脚变虚脚,先减后加实脚变虚脚只能减,这是阴阳变化的规律,不能以腰胯横移以实横向送虚,这种悖于阴阳变化的动作,脚下不易出功夫”。

  脚下的步法,上下相随,和谐规范,虚实变化自如。脚的虚实变化,没有显现的形态,似乎不被人注意。有的人走路很自然,但练拳时就见不到自然的步法了,迈出左脚便弓步,虚实重心的变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步幅开得大,不和谐,不灵活。

  究其原因,是忘记了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有悖于自然规律。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所有拳势动作都是被动行功。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手、眼、身、步四法四功中,脚是其中很重要的功法。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特性之一是“举动轻灵”,吴式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步法就是很轻灵的。实脚松到了顶,虚脚自然上步或后退,循套路路线行功,自然和谐,看不到刻板动作。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行功有个要求,胯以上肩以下的躯*位空松,似一个空杯,或是一只灯笼。陈式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素有“牌位先生”的雅号。假如他行拳推手前仰后合主动妄动,大家也不会送此尊号了。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行拳中的阴阳变转,都在脚下,无须躯体协助,所以要求步法轻灵。如果步幅过大,下一势无论是进是退,必须先挪移躯体,才能实现。

  但此时大腿和身体要加力才可变换重心,时日一久,肢体不能退去本力,关节必会僵紧,难以达到上下相随的境界,周身也不易取得完整一气的功夫。从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整体技艺要求上看,缺陷是明显的。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一肩宽的步法要求,和一米宽的大步进行步幅结构比较分析可知,前者自然灵活,变换重心时先减后加,符合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渐变的拳理。

  而大步幅时重心变转是先加后减,向前弓步突变重心,身躯四肢同时动作,加力不自然,有悖于拳理,关节僵紧,不利于修炼和养生。会走路就应该会练拳。

  因为,脚下重心均为自然变换。开大步幅,弓膝过脚尖,被陈照奎先生称为“跪膝”,日久会受伤,实不可取。

  太极拳的五行步法

  太极拳的五行步法由来是由古代五行学说而来的,太极拳的五行步法到底是哪五行,请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