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如何练好定中法及其重要作用

  太极拳的特点是扎实,可是怎样做才能扎实呢?小编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定中法,定式的重要。太极拳教程有详细的描述,其对定中法有独特的讲解,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好好学习一下吧!

  定中法

  拳理的创立是结合古代阴阳学说,拳势是蓄力而发,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这都需要定中法的辅助。

  太极拳是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体现。太极拳的精神实质就是中庸之道。求中定位尤为重要。练拳守中定位。守中定位是练太极拳的成功表现。

  守中取中是推手要诀。因此,练拳要守中定位。首先身型要定位。身型定位靠的是脊柱。定位要用三维空间定位,弓步与马步的上下定位,用百会穴与会阴穴取垂直线。单腿承体重时,中心要定百会与涌泉上下垂直。

  定中法是将身体稳固,这样周身才能得到充分的舒展,但是很多初学者会出现东倒西歪的现象,这就是因为没有练好定中法。

  以脊柱定位有静势定位,动势定位。动势定位靠胯的平行移动。行气之中在丹田。丹田是核心,是气库。上下取中在气海与命门的前后平线定位,前后定位是命门与气海的之间的半径。

  左右定位,肚脐(神阙穴)两腰间的带脉穴横连线。三线交点为核心。影响核心的是与四肢的四个连接点。就是两肩与两胯。上肢肩臂的弓形,要以肘中心定位。下肢腿的弓形,要以膝为中定位。

  身的弓形,以命门穴定中心。手的中心在老宮穴。脚的中心在涌泉穴。太极拳的行气,要求中气运行。无论外形,还是内气运行,都要以心中而定。定式要做到外三合。身法,手法,腿法都要定位。

  推手是检查太极拳练习的另一个高度,若是学不好定中法,是很难学好推手的。

  推手时要求中庸之劲,要做到不丢不顶,随屈就伸,掤劲不丢,圆转自如。防守时要以己为中心。划大圆掤变小圆掤。进攻时要以对方为中心,划小圆出方点,走直线取中。划大圆捆绑对方。还要做到,腰与胯旋转要同步。

  腰与胯的旋转,要平行。无论外界怎么影响。都不能改变它的定性圆转。

  太极拳定式与连绵不断

  一、“定式”与“连绵不断”的内在联系

  太极拳在讲求“式式相连”、“连绵不断”的同时,还要求“式式清楚”。一般来说,“式式相连”、“连绵不断”主要是针对太极拳演练过程中的“转动式”(单式)而言的,要求动作连贯并保持均匀速度。

  而“式式清楚”则主要是针对太极拳定式而言的,要求在整个套路的演练过程中,每一个单式动作能够得到清晰完整的体现。

  但进一步深入分析,前面提到的两种涵义的“定式”其实都与“式式相连”、“连绵不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前一涵义的“定式”要通过连贯匀速的“转动式”(单式)来达到终的动作形态;后一涵义的“定式”则要在稳健静谧的相对安定静止状态中寻求“连绵不断”的内劲贯通感。

  这也是太极拳真正意义上动静互根的体现,即“动中寓静”、“静中求动”,其动静机势之潜转妙韵要存乎一心。

  可见,“式式清楚”的“定式”不仅与“式式相连”的“转动式”(单式)相辅相成,而且是异曲而同工。

  “异曲”是动作状态有所不同,“同工”则体现在“连绵不断”的技术要求必须贯穿始终。

  二、行拳中“定式”与“连绵不断”技击关系

  由于太极拳的本质在于技击性,因此每一单式的定式形态中,既包含了拳架动作的转换完成过程,也包含了技击的技术要领。

  与人对决,一招定乾坤自然好不过,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几个技术动作连在一起方能有机会制服对方,这就形成了“招法连成”的技击动作。

  以太极拳典型的动作“揽雀尾”为例,一个单式中就包括了“拥、捋、挤、按”四个连续化发的动作。

  太极拳的五捶之一“搬拦捶”也包含了一搬、二拦、三捶这三个防守与进攻紧密结合的技术动作。

  这些都要求一气呵成,使对方得不到喘息机会而制敌取胜。

  如此这般,在行功走架过程中,由一个定式技术动作的形成,到几个技术动作的组合,再将这些动作进行有机地编排,就形成了内容丰富、意趣环生的太极拳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