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简析快不能乱慢不能僵适合含义

  太极拳的特点是慢,无论是学习哪个门派都会要求慢练,慢能出功夫。当熟练掌握后方可快,但是快不能乱,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慢动作占居多。太极拳教程中会如何讲解呢?下面我们跟着太极拳好好学习一下吧!

  快不能乱,慢不能僵

  快则会乱,所以只有在熟练后才可,但是慢不能僵,僵常常会出现在初学者的身上。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是《太极拳论》中的句子,王宗岳的这篇拳论实际是指导太极拳推手的。

  在推手的过程中,先要练习跟随劲。所谓跟随劲就是要跟上对方,随上对方,不丢不顶。这就要求对方快,你必须也要快,对方慢,你也要慢。

  在推手中,快慢节奏不同,出的力也不同,因此快慢练习要掌握好。

  否则双方就不可能合到一起,也就不能进行推手训练了。后来,李亦畲对此又有所发挥,要求“彼有力,我亦有力,彼无力,我亦无力”,但是,我的意总是在先。推手是训练沾连粘随“懂劲”功夫的,不能代替

  散手搏击,所以,在练习时一般都是由水平高的带着水平低的练习,以培养连随的功夫,进而培养“听劲”功夫。在练习时.要做至1缓急相应,不丢不顶。

  要练出“听劲”的功夫,就要慢练。在练习拳架套路时,只有慢练,才能体会出拳式劲力的变化.才能训练出灵敏性。所以,不管是哪个老师,一开始都要求学生慢练。

  为什么要慢练

  首先是由太极拳的战术决定的

  太极拳不是强攻的武术,不论是到哪个阶段都要注重沾连粘随的功夫,所以一定要慢练。

  其次,太极拳的身法和拳式比其他拳种复杂得多

  比如身法要求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等;拳式的劲力变化也相当复杂。比如,太极拳的八门五步,必须通过慢练,才能在拳架中表现出来,体会出来:还有“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等等身法和劲力的变化,也都需要慢慢练习,才能体会出来。

  所以,只有慢练才能把太极拳的浑厚劲、内劲体会出来,表现出来。如果一开始就练得很快,你就很难体会到拳式的细微之处,不能练得正确。

  第三,从内外结合的养生角度看

  只有练得慢,才能把身体各个关节打开,使肌肉、筋脉拉长,让气血贯通全身没有阻碍。太极拳不仅是形体的动作,还是意识运动,要意气、精神、呼吸等互相配合。如果练得太快了,这些方面就不能很好配合,达不到内外相合。

  总之,要体会拳劲,品味拳味,就必须慢练,这是从太极拳的战术要求、技术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的 练到内外一家、上下相随、左右相系、周身一家,这些方面来决定的。太极拳一开始不能快练.必须慢练。

  太极拳慢练的两个要领

  一、慢前心静体松,周身轻灵

  练拳伊始,以口诀导引意识,使身心两方面都具备慢练的基础。

  如:心中默念“坦坦荡荡,静静松松,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等,一切都放下、都舍去,实在进入清净拳境,感觉似乎在艳阳下、乾坤间、花草里。

  又似乎在海上,摇晃晃,恍惚惚。如此克服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猿意马,自然能“慢”下来。

  二、慢中运行动作,以意导气,以行应意

  在精神聚敛后,要用一些意念观注感觉体验。比如,感觉头悬颈竖,尾闾中正,手心发热,全身似乎“拖泥带水”,手心似乎托、拢、含、滚小气球。

  周身似乎有一个大气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拢如气柱,脚踢如踢球,脚踩如踩重,运手如摸风,抱球球自在,进七则阻三,退则有阻力,棚出如风行于水,捋则如箭穿莲。

  挤则如钱投鼓,按时如掀箱盖,采捌时如正反掏沙窝,肘时内劲集于肘尖,靠时内劲似乎在肩部散开,进时如推(或蹬)石磙,退时如随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先太阳升高空后捧气贯顶。

  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转身则意气从右向左流通,右转身则意气由左向右流通,气如环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转,如缠丝、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领,内旋小指引领,带动周身,一转无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