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谈学习太极拳需从正松二字入手

  学习太极拳,我们需要掌握好正、松二字,这两个字在太极拳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将这两个字正确贯彻到太极拳的学习中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当中的方法。

  正

  学习太极拳,核心的要领就是中“正”,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正”呢?

  第一、要“正”,关键的是躯*位

  太极拳对躯*分的要求是:含胸塌腰,尾闾中正,腰脊自命门处分界,构成上下相拉之处。

  对初学者来说,首先腰要竖直。我们所说的“腰要竖直”,即指腰干竖直,这仅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而已。其实,正常人的腰脊是呈自然的“S”形曲线的,是不可能笔直的。而太极拳中所说的“直腰”,是指尾骨竖直,使腰更好地起到“轴”的作用,并能通过塌腰达到上下贯穿。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讲究节节贯穿,这些都需要我们以腰为轴,保持中正。

  这样,在头正的情况下,头顶百会穴和档中会阴穴构成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这就达到了直腰的目的。

  你无妨先按下面的方法去感觉一下:无极式站立,在身正腰直的前提下,由上到下逐节放松,将重心落于两脚构成的稳定面内,细长、均匀地呼吸。

  很快,你就会有神舒、体泰的感觉。这时,缓缓地转动身体,去仔细感觉腰轴的存在。

  由此,你也可以感觉到太极拳的魅力所在,并能体验到学习太极拳的乐趣。

  第二、膝盖一般不能超出脚尖

  若过脚尖。身体就会前倾。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必然形成橛屁股的毛病。从而导致横气填胸、脚下无根。

  第三、上肢的运动要贴近身子,“两臂象挂在两肩上一样”

  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否则,上肢前伸,容易引起身体前倾,同样会横气填胸。动作运动时,应遵循“气如车轴,腰如车轴”的拳理。腰是主动的,肢体是从动的。腰劲传到上肢就形成“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腰劲传到下肢就形成了腾挪进退之势。关于太极拳腰间的变化,各个太极拳家无不谈及,其深度已超出了初学的范围。初学者不宜过分追究,而只要直腰、转腰、骨节对正即可。

  动作转化过程中,脚底不要喝风漏气,两脚平实踏地。(拳势中要求的虚脚、转脚除外)。

  第四、检查自己的每招每势,是否均有八面支撑的意思

  这里要求的是八面支撑,不是八面硬顶、八面硬撑。因为硬顶、硬撑是不可能放松的。八面支撑应是在“正”、“松”前提下产生的“腹内送静气腾然”,是“一身备五弓”的必然结果。

  当然,初学者是不可能理解这么深的。但起码要达到在身体的各个方向上,有着好的稳定性、平衡性。不致于在松驰的情况下,自己的体重使自己栽倒。

  松

  对于初学者,要学“松”,首先可以将自己的躯体想象成一条线上串起的肉串,这条线一端过头顶百会穴,另一端在裆底会阴穴。而“胳膊就像挂在肩膀上一样”,只要指尖稍稍领劲,仅用来控制好运动路线及配合好顺逆缠丝即可。不要苛求其余的事情。做到手随腰转,久之,内气自生。有气感后,仍要放松行功,千万不可有丝毫僵力,慢慢存养更多的内气,以使周身协调。

  另外,初学者还经常存有这样的疑虑:练太极拳是否架式越低越好?我觉得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架子低易于增加下肢力量,扩大胯部活动范围,并在实战时,能稳定下盘,暴露给敌人的打击面较小。但是,人的关节活动范围有限,架子太低就会别住关节,失去灵活性。再者,架式低时也决不能违背“正”、“松”的原则。若脱离“正”、“松”二字,就不可能达到养气健身及小力胜大力的目的,也就不可能练好太极拳。 “正”、“松”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也是练好太极拳的筑基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