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谈太极拳走架与推手的关系

  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握好每个技法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太极推手的时候就离不开走架的学习,这两者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相信通过本文大家会有所学习的。

  太极拳的学习,在于基本功的把握与提高,拳架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学习太极推手我们就离不开拳架的学习。

  练习拳架的过程是知己的过程,练习推手是知人的过程,两者可谓缺一不可。一个行拳有内涵的拳家如果没有推手实践的衬托拳就会空而无味,一个推手的行家如没有拳的基础就会华而不实,他们终不能成为一名好的拳家。因此必须在知己知彼上下功夫。

  在一套拳中每一个拳式它都是由十三式组成,十三式的用法由老师教拳而得。并在练拳中熟知,通过行拳而知每一式在拳中如何使用的感觉。

  学习太极拳,重在领悟,我们要理解太极拳中招式的内涵,并能将其体现出来才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

  行拳时有“无人胜有人”之说甚好,然而那也是意想而以,个人想像而得,一方面的感觉没有通过实践。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此也只是一个过程。想要过程变为真实的感觉就要把行拳所得得劲法通过推手进行实践,在两人交手的过程中体验十三式的单一用法和复合用法,体验双方劲力阴阳变化的感觉,相互的锲机掌握的恰到好处。

  再将这些用法和感觉带回拳中进行拳式运行中磨合,用这样的方法丰富行拳者对拳进一步的认识,并将这一认识逐渐的由心知到身知,再回到推手中实践。用这样的方法使知己知彼的功夫得到升华,太极拳艺走向高的层次。

  一趟好的拳架它的存在形式应是劲法组合及其巧妙(是经过几代人实战进化而来),同时它的经络运行、健身养生效果必然很好(在拳论指导下正确习练法)。

  所以说,太极拳的各项功法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需要一步步的学习,先从基本的学起。

  劲法的巧妙组合,经络运行、健身养生效果的好来自正确的继承拳架。一趟拳的继承不但个人要有良好的悟性而且要有良师益友的教导和帮助,此条件可算缺一不可。

  良师,不但要在他那学到一套好的拳架而且还要在应用、每一拳式劲法、拳式与拳式间的连接、行拳中的一举一动、推手中拳式劲法的应用,进一步的二人对打时接触发挥。

  通过他的讲解示范了然于心,并逐渐练上身以求初步懂劲。

  益友,他必须具备很好的太极素质,并能像“助教”一样一一加以分解陪练。

  一个劲在身上的形成主要是自身对劲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练拳、喂劲和推手。练拳心知、喂劲知用、推手实施应用。在该过程中逐渐的悟是走向懂劲的又一渠道。

  懂劲与听劲密切相关,听劲与灵敏度有关,灵敏度与练一趟好拳和练拳方法有关与周身气血通态程度有关。

  一趟好的拳架他的身法要求必然很紧凑严格,拳式的运行方法独到并且大限度的接近自然这样的拳练了才能出功夫,对此笔者有深刻的体会“练武不练有,练有啥没有”。

  这里的“有”就是俗语说的“着像”它不符合自然强制自己练一些不合拳意的东西,出了力气搅乱了身法,妨碍经络运行在拳架中的自然畅通,也就谈不到气血的流通,气惯四稍,更谈不到灵敏度的提高。

  练好太极拳的方法“尊拳理拳法”,自然而然练太极,有意无意出功夫。

  灵敏度的提高加强了对自身阴阳、气血流动变化的感知,提高了知己能力。在与人推手中也就提高了“听劲”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掌握了知人的本领。

  知己知彼能力的提高更明朗化了自身与他人身体静态和动态时的气血、劲力变化过程,能了解这一过程就是懂劲过程的开始。加以细悟越练越精。

  喂劲,是由懂劲水平很高的人(老师)喂给教练过程的人。受教的人在练习过程中要用心以身试之、验之。老师用一个劲在你身上一定要细心体会全过程,放掉恐惧心。把受到的劲感觉了记于心,老师发力的全过程动态要想录像机一样记录在心。加以反复琢磨在施与人,喂劲的人在受到力后尽管发劲的人力不到位也要按该劲的预期真实而出,用这样的方法反复教练终达到发劲人会发该劲为止。

  推手,把喂劲所得的劲在两人推手过程中让其使用出来加以熟练在实战中得到升华,终达到掌握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