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伸筋拉骨对太极拳的重要性

  太极拳,注重内功的修炼,然而内功的修炼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今天小编就从“伸筋拉骨”来介绍如何提升内功,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对读者内功的修炼有所帮助,并也能借练习强化练习者的筋骨力量。

  筋骨对于我们内功的修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将其忽视。

  现在很多练太极拳的人,没有练出太极内功与此有很大关系,大多是不求身肢放长,只求无力感觉,是柔软有余,而阳刚不足,失去了中和的要求。

  下面通过太极拳的起式中的横步开立到臂有动作为,说一说伸筋拔骨。

  动作为两腿分开,使双脚与肩平行,两臂自然放下。

  此时,两臂是放松的,两臂是与身体接触的,如果动一动,能够*摆动:两臂两手的外形为两臂弯曲,两手五指弯曲,这也叫松,可以理解为松懈之松,但并不是太极拳要求的松,也体现不出臂的伸拔。现在加上意念使臂微动,首先用意使臂离开身体,然后用意引导五指向地面伸展,头要有向上的顶意,此时向上与向下的意使肢体形成了对拉拔长,用意时间越身体绷得越紧,也就近于僵硬,这是因为用意太多。

  解决的好办法是赶快做下一动作。当然有意无意是真意,拳练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能达到有意无意之间。

  腿的横步开立,不要先动膝,要用胯的抽拔把腿移出,脚大趾先着地,当脚跟着地时,承重腿不能弯曲,否则就没有伸拔效果。

  拉伸时要注意控制好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其实练伸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肢体的伸长练出太极拳的内功。

  上面提道的内三合,在伸拔过程中应如何去做?

  这里要先讲一讲内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与意合一般很难理解,我们经常说“心里想的”,实际就是大脑的思维,是精神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意念,即三合中的”意”。“心”就是我们的心脏,是人身体的一种器官,是为全身提供血液的,人通过呼吸的气,即氧气进入体内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通过心脏输送给全身各个细胞,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气”。心与意合就是用意念即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心脏,控制心脏的跳动,使它变快或变慢。李经梧大师传的太极内功就是一种很好的功法,当然也可以通过练气功获得用意念控制

  心脏的方法;意与气合中的气是气血之气,而气与力合中的气是通过肺的锻炼的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好练而气血之气难练。练拳的人有时身体会产生热胀感就是意与气合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种说法叫神与意合,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即意念表现为外人能看得出的东西即为神。表现神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人的眼睛,即我们说的眼神,眼为心灵之窗,心意通过眼神表现在外,这就要求伸拔之意,要通过神来表现。

  拳谱曰“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虑,所谓顶头悬也。”也就是说,顶头悬与眼的结合是练神的主要方法。拳谱又日:”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古语说:”闭目养神。“这些是练拳架以养生养气的要求,如果要想练好太极拳的推手与技击,就需要在神上下点功夫。

  太极拳中的内三合是通过练中间的意来达到合,不特意去练气与力合,而主要练意与气合,后达到心与意合,心平气和,益寿延年。因此“伸拔”就是一种练太极拳时的意。

  我们拧干~条湿的毛巾,是在对拉的过程中,把毛巾里的水通过拧而挤出。实际上练太极拳,所讲的缠丝劲,就是要在对拉拨长中进行螺旋缠丝,如果松松垮垮地练,只能练气养神,而不能练神,古人在练拳中一直强调,宁练一寸长,不练一寸厚。当然练拳与养拳要并重,只练不养对身体不好。

  在这里有人要问,对拉拔长不是要用力气吗?那么还怎能放松对,确实互相矛盾,然而正是在矛盾中练出了太极内功,即在对拉拔长中求放松,在放松中练对拉拔长,在伸长放松中进行螺旋缠丝。

  比如你两掌平伸与肩平,掌心向下,意念想两手指要去触摸远处的东西,尽力去伸,伸到不能伸为止,然后想想两手心,想想各关节的放松,并有向下垂落之感:然后以食指为轴进行旋转把掌心翻到上面。切记旋转时决不能有回缩之意,要控制好自己的肘尖和肩,在原位置不动,这就是在此情况下两臂的对拉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