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行拳走架规范有哪些步骤
练习太极拳一定要规范,许多初学者,不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自己练习,导致练习错误。太极拳教程中对走架非常的重视,走架走好才能够更深入的学习,太极拳教学对走架也有很对规范,下面我们看看太极拳如何讲解。
太极行拳走架要规范
练习太极拳的初步阶段就是要掌握好太极拳的姿势和运动方向,这也是根本的要求。
形是指行拳走架时身体各部位的体形特征,包括手、足、身、腰、头各部分。习拳者在演练过程中要记住中正、放长、饱满始终是打好太极拳的根本原理。
不但要弄清一招一式应该怎样才算符合要求,还要进一步弄清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动作姿势及具体要求又如何?
1、拳架定势要“三合”
练习太极拳要严格按照太极拳教程学习,错误的学习方法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要严格按照太极拳中正放松的要领去训练,让习练者的太极拳姿势具有正确性。习拳者动作处处走弧型,用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要领来检查姿势的规范性;运动时要求做到步法正确,手法清楚,身法中正和顺,眼法顾盼有度。
2、行拳过程要规范
习拳者在行拳过程中要注意拳法动作的规范,将基本功中的腿法、身法、步型、手法的规格要求,转换到拳势中去,使拳法符合规格要求。
通过逐渐达到周身协调性,保证行拳者在太极拳运动中按规定的路线和姿势,以轻灵柔和的运动形式,巩固太极拳姿势和方向的整体协调性、运动连贯性、动作一致性。
3、拳架练习要先套路,后姿势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掌握好套路,这样姿势才能摆的好,整体也会协调,舒展大方。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
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走架站马步的三点共识
第一: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合理的受力结构,即拱形
我使用“尽可能地接近”一词,因为人体的解剖结构所限,不能像利用建筑材料或者工业材料那样构成桥洞一般完美的拱形。
能通过正确的训练,使我们的马步“尽可能地接近”不同弧度的拱形。上文还使用了“受力结构”一词,所受的力主要指自身重力、自身发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以及对手施加在我们身体上的力。
第二:应该满足拳法所必须的大的灵活性
第三:在正常乃至较大训练强度下,应该不会导致训练者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发生损伤
有了以上共识,我们就有了讨论架子优缺点的共同基础,就有了进行取舍而确定自己适合的架子的共同标准。
马步低时,臀部应稍高于膝关节,即两腿股骨(大腿骨)自股骨头到膝关节处的股骨下端是稍向下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一个肩宽加上两条小腿的长度。
马步站得高是,高架面脚之间小距离应为一肩宽左右。俗称“小马步”。据洪公均生说,陈公发科与人推手较技,站的就是小马步,我管这种马步叫“尺半”,方便好记。
架子低,适合练腰腿功夫,适合初学时打基础,适合想把架子打大的人,适合青少年。人到了中年,就可以逐渐把架子站高;以每天走20趟套路为例,也可以低架、中架掺和着走架。
比如,中年里年龄较轻的,可以先走五趟中架,活动开了,走十趟低架,后再按中架走五趟。
年龄越大,走中架的比例越多,低架越少,别等膑骨(膝盖骨)出了毛病,想走低架也不成了。
到了老年,甚至可以只选中架,条件允许就有时候练几式低架,甚至把中架、高架掺和着练。
推手较技一律选高架,因为高架灵活,但“尺半”是基本步,到时候该变什么就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