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论太极拳内气与经络的关系
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为什么能够强身健体呢?小编今天与您分享一下太极拳内气与经络,太极拳教程中对内气的修炼有详细的描述,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好好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内气与经络
太极拳集合了对立统一的关系,又有阴阳变化,练习中每个动作姿势无不围绕这两个观点。
太极图中的黑白两路分为“阴仪”和“阳仪”。造化之机,乃为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二气,气机生息不止,变化不息。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
万物皆由“气”构成。然而气分阴阳,物质世界以及万物的形成,则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学的唯物观则进一步认为,“万物是由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运动变化的结果”。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会用气,初学太极拳可能会出现气喘的现象,所以初学者一定要先学会自然呼吸。
正如《素问·六元纪大论》中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神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类经》中也指出:“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所谓“形神相感”和“生化之道”,是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
这就说明天地之间所以有万物,都是物质世界本身的产物,是物质的“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易经》认为,“万物始生于太极。”太极乃为原始混沌之气,这就从根本上触及到“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
万物都有呼吸,练拳时调整好呼吸,增加身体的输氧量,这样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打通经络。
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等,这正是由于太极阴阳二气的不停运动和变化,而产生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这种朴素的唯物观和方法论,从中揭示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不过是物质运动的相对状态。
“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指阴阳。意思是指阴阳两性有别,但同处于一个整体中,以此说明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消长与共,阴阳互根。
《易经》以“——”作为阳的符号,以“--”作为阴的符号,分别表示事物的阳性和阴性。这两个符号在八卦中,分别称之为“阳爻”和“阴爻”,并以一定的方位或增或减,用来说明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具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阳两仪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代表着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领域的一种重要范畴,具有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两仪生四象”,四象是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阴表示事物的阴性占主导地位;太阳表示事物的阳性大盛。
少阴,阴爻在上,阳爻在下,表示事物的阴性初生未充,或是在分化减少;少阳,阳在上,阴在下,表示事物阳性初生未充,或者是在分化减少。所谓两仪生四象,就是指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由量变到质变的相互转变过程。
“四象生八卦”,八卦是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生阴阳,由于阴阳二气的交感而化生四象,因而出现了天(乾)、地(坤)、风(巽)、雷(震)、水(坎)、火(离)、山(艮)、泽(兑)八种自然现象。
从中可以揭示出生化之道是由天地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故物质世界四象八卦本身的产物,都是物质的气运动变化的结果。
太极拳内气的相关要素
意念、形体与内气的关系
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远行决定于两大因素,即意识的干预与正确形体的引导,根据意到、气到、劲自到这一原理,太极拳的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
使全身处于极度松弛的状态下,随着呼吸的鼓荡和形体缓慢的运行,促使内脏器官和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
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太极拳身法的正确性。
学习太极拳的内气,我们就应该掌握好对自己呼吸的控制。
要想长内气,首先应有正确的意,这个意应该是内敛的意,松静的意,做到形在意之内,意在形之中,意有动,形体随之动,做到动作与内气一致。这就是拳经上讲的内外相合。
有人练拳多年没有得气感觉,或得气不明显,时有时无,练一趟拳,全身不得温暖,手掌不得红润,健身效果不够理想,其原因多属于意识不正确,整体不松柔,形体运行不合理,不是憋气就是四肢起僵劲。
在行拳时,神要领,肩要沉,速度要慢,要均匀,思想要集中,否则气感即行消失,其得气的前提就是以意念引导松柔,以松柔产生内气。
所以说,要想形成内气,还需要自己保持放松的状态。
内家拳强调用意不用力,全身松柔,缓慢运行,不尚拙力等,这样内气就会加强。拳经上讲:太极拳的练习要分三个阶段,即练体、练气、练神。
太极拳是用腰脊练拳,而不是用四肢练拳,如果四肢自动,乱动,妄动,就会把生活中肌肉用力,拉拉扯扯,搂抱顶抗等劣根性部带到拳中来,使太极拳面目全非。
腰带四肢是去掉拙力的好方法(拙力去一分,内劲长一寸),从而才能逐渐进入到经络运气这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