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如何才能实现太极拳中的神领

  练习太极拳到每个阶段其领会的意都是不同的,实现神领是每个习拳者的梦想。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神领是太极拳中的太极态境界,太极拳教程中有详细的讲解,下面我们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如何实现。

  如何才能实现神领

  首先是心意在神而不在形

  太极拳讲究的是意和动作要协调一致,用意念指挥形体,这样动作才能够柔和、连贯,有神意。在形则生力,生力则入旁门。

  其次是神敛于内不可外驰

  一心在拳,全无杂念,心里“没”了许多事,连自己的头也忘掉了,才可以真正实现用意不用力,才能向纯以神行境地迈进。

  第三是防止“内劲”冲头

  我们练拳时总觉得体内有一种劲力或说“内劲(或说气血)在聚散运行。合势时,即所谓蓄、吸、吞之势时,“内劲”由四梢收至腰脊,出现气贴背之感。

  内劲是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形成的,在练习太极拳时若是将内劲用过了,对身体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带来危害。

  此时头易竖起,轻利清醒,无可多虑,当开势时,即所谓发、吐、呼之势时,随身势下落,气沉丹田,向上的“内劲”则向两肩臂和头上运发,这时五梢两手、两足和头,会出现沉、重、胀、憋之感。

  若四肢有此感尚可,但头上乃清轻之地,断不可有!有则生弊。如何才能防上“内劲”冲头呢?当“内劲”山腰腹达脊背上行至大椎时做一下竖头升顶之想,就不会再产生沉、重、胀、憋之感了。

  我把这种化实为虚的“竖、升”之想,冠之名曰“化劲为神”。细细体悟这种“化劲为神”的感受,实在是一种常人事受不到的神仙之受,是极舒服的一刻,如缕青烟,如系白云、如带素练扬飞兰天。

  第四是两眼平视,以主平衡

  练习太极拳时眼神很重要,初学太极拳者会将眼神放在每个动作上,其实眼神是观察你是否进入状态的检验。

  头的平衡提携全身平衡稳定。身势摇晃趔趄,劲力不能顺达,呼吸不细不匀,均与丢顶、丢神相关。头上失却了轻灵就会头重脚轻。太极拳因为是拳,人们就把眼神往手上捆,提出“眼随手运”,甚至要求眼睛盯手。

  这样做的结果是眼神的低视、仰视,斜视和近视的交替,从而引起头的低、仰、歪、斜之病,这是“丢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若以眼神保持平远视仅仅在手经过“视区”时顾它一下,超出了“视区”就不再管它,即可保持竖头不丢,让头保持了一种相对的静态(外形)。

  排除了肢体作势和行气用劲对头部的干扰,让头部能够统领周身,真正成为形神意气的司令部,上身中止就有了保证。

  用意的方法

  1.意念调控法

  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如万花纷呈,气象万千。其原始的贯串与结束都是通过意念调整、控制,始、中、终、转均不离意,故有“形松意充”、“形松意紧”之论。在整个练拳的过程中意不能断,不能散,不能堵,不能乱。

  意断则不能“连续不断”,意散则不能“周身一致”,意堵则不能“身心轻灵”,意乱则不能“虚实分清”。断、散、堵、乱是用意中常见的偏颇现象,会影响运拳之效,须时刻警惕。

  只有克服意的断、散、堵、乱,才能形成起码的基础定力。意念调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身形手势变化及以意引气,因此意念调控是基础重要的用法。

  2.口诀导引法

  又叫语言诱导法。当我们默念或者出声念某一条前贤总结的口诀并贯彻于动势中时,似乎这种口诀就是一种神秘力量。比如默念“尾闯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刻刻留心在腰隙,腹内松静气腾然”。

  开始念时不一定能句句词词落实,但是行拳久念则必落实无疑,且会有新的体悟。王宗岳的拳论、杨澄甫的习拳“十要”,都可以当作口诀来记诵,当然习拳者也可以自编口诀。

  3.观想情景法

  观想是用意的较高层次与实用方法。比如在预备态中为了获得全身松柔,我们可以观想自身无衣无帽,无血无肉,白骨森森;还可以观想自身如游丝,如轻烟,如微尘等。

  为了获得清静拳境,我们可以观想自己身处浩瀚海边,微波荡漾,或者身处绚烂繁花边,空气清新,阳光和照等。随拳势运作,某些动作名称为我们提供了观想引线。

  4.精神感应与凭借法

  精神感应与凭借法表现为感应遂通、因敌变化、一触即发,是用意的高层次。习拳处于无意用意状态,靠的是灵神、灵气、灵机,拳者感应与凭借的是说不清、讲不明的灵机在调控运拳。

  一趟拳运完,拳者似乎不知不觉而又清醒自如。返观内听,精精明明,聪聪慧慧,自在*,不可测量,似乎有神灵在自身,让自我轻如光影,柔若无骨,软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