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陈小旺 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

  陈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都是太极拳中流派,两个流派都是比较受欢迎的,比较创新,有不同的招式动作,但是都保留传统太极拳的魅力。今天主要给大家推荐的是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在文章中给大家简单的总结了一下这两种太极拳的相同点,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虽然是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是一套简化版的太极拳,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下几点:

  1、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是杨氏太极拳很大的一个特点。它为武术、健身、疗病三者的结合创造了条件,适应面极广,因之,一定要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做到动作缓慢柔和,势势均匀,还要做到势势有“定势”(规范势)。“走势”是在似停非停中体现。相连不断,一气呵成,也得做到。

  2、放松是太极拳的一个要领,需要我们在锻炼中慢慢的进行摸索体会其中的感觉,从而使自己能够保持松的状态。

  人们对于太极拳的松有很多的理解,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太极拳中的“柔”“软”、“力”、“劲”,帮助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在武术中,常以“钢”比喻为“劲”。那么,“拙力”就可比喻为“铁”,因为“钢”的来源是铁,而“劲”的来源自然也就是“拙力”了。

  拙力是自然力,也是人体本能的产物。说来也是巧合,现今劲的写法,正是力的加工,这个字的设计者是不是有这个意思,我不清楚,不过,借用这个宇,很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加工,是生产过程,生铁需要采取高温熔解的方法,而拙力是采取放松的方法,摧去拙力中之僵硬,二者都是方法。

  经过加工,使二者在形态上会出现一种与其本身似相矛盾的形状,如铁水与饮用水相似,但又与饮用水有本质的不同,因为铁水和摧去僵硬的拙力,均带有韧性,而饮用水是软的,它不具备有韧性的条件,因此,称摧去了僵硬的“拙力”为“柔”不为软,囚为柔是带有韧性的,也就是其中含有劲的因素。

  这样正如杨公澄甫先师所说“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如果其中没有劲的因素存在,这就是软。软不能称之为柔的。

  铁经过千锤百炼,可以起质的变化,转为钢。钢,内坚,外形光泽度强。而铁,不只是韧性差,而且外形粗糙。拙力,经过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坚苦训练,也能起质的变化,转为劲。

  劲的表现,柔韧性强,能够体现出整体的协调。而拙力的表现,动作僵硬,反映在局部而不是全身。二者也有极大的区别。

  放松与训练,都应该是有意识的,正如前辈所言,“有意放松,无意成刚”,只要真正做到了放忪,它就可以沟通人体与基本要领的结合,自会产生物质条件,劲也就会应运而生,如果为劲而劲,反而为劲所限。

  所谓“用意而不用力”,主要是指不用拙力,是要用劲的。

  杨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的共同点

  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共同点实际是所有太极拳本质的东西,其重要性远在于风格的不同上,是重点中的重点。这本质的东西是“用意不用力“。

  不强调力量的训练和使用,但在实际对抗中是必须要用到力量的,这就产生了矛盾。太极拳的创造者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就是强调脊椎(立身中正)的作用.利用身体各个关节的合理组合或佳组合.使自身处于佳(不可战胜)状态,进而击败对方。

  强调脊椎就是强调“用意”.这可用兵器的使用来说明。兵器是手的延长,手是肩的延长,肩是脊椎的延长,脊椎里的中枢神经是脑的延长。

  脑中产生了“意”,通过脊髓神经传递到肩和手,后通过手来体现出来。如果”手“在体现脑中的”意“时在肩、脊椎的部位出现了中断,则手中的兵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太极拳特别强调对脊柱中的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

  再有,各个关节的合理组合是强调“不用力”。“不用力”是指不勉强用力,不要“不合理用力”,要使力集中在一点上。身体各个关节的合理组合,就是除主要手法以外,特别强调其他相关肢体的配合作用,也就是在对抗中,强调接触点以外的其他点的配合作用。比如当对方的手攻击我胸部时,我在接触点上含胸吸化,同时双手必须配合胸部的含化向旁边拨对方的肩部,以使对方的进攻力量落空。

  这种强调脊椎的作用,强调肢体的合理组合、互相配合.除具有很好的技击意义外,还有明确的养生意义,即通过身体关节的合理运动.调节生理机能,使身体长时间处于良好状态,进而增进体质。

  身体、肢体的合理组合和运动必须在充分理解太极拳理的情况下进行,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太极拳的养生是身心同时修炼的,是在理解掌握太极拳法理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是附着在“拳”上的。

  这些不仅是杨、陈两式太极拳的共同点,也是所有太极拳的根本所在.离开这些,太极拳就只剩下名字了。

  因此学练太极拳应以掌握太极拳的根本要领为基本的要求.然后再以少量的时间、精力探讨各家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