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一个动作容易导致牙齿变形

  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孩子习惯做咬唇的动作,但是这却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若不及时改掉坏习惯,很有可能会导致小孩子牙齿变形,终导致龅牙,那么牙齿变成龅牙怎么办?若是真的产生龅牙,只能通过牙齿矫正来调整我们的牙型。

  我们平时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儿童情绪不好,思考问题或者被大人问话的时候经常会作出咬下唇的动作,尤其是小女孩,当她们害羞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咬住自己的下唇。

  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举止很可爱,是孩子的天性。但若不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不良习惯,而这种不良习惯对儿童口腔生理功能甚至对孩子的全身发育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们常见的咬下唇动作就是孩子的下嘴唇垫在上下前牙之间,这样下嘴唇就会对上下前牙产生持续的力量,使上前牙向前移动,上前牙前突,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大家都不乐于接受的开唇露齿面容,俗称龅牙。

  而这种不良习惯又同时会造成下颌后缩,下前牙向舌侧倾斜,妨碍下牙弓及下颌骨的发育,形成前牙深覆颌或者开颌畸形。

  一旦形成错颌畸形,不但外貌难看,而且会导致发唇齿音不准确。严重的是还会影响颌骨发育,形成牙颌畸形,甚至出现用口呼吸习惯。

  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人是通过鼻来呼吸的,口呼吸易使患者患呼吸系统疾病,从而影响全身健康。而且用口呼吸时,空气中的杂质、尘土、细菌、病毒等不经鼻腔过滤,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也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

  另外,由于咬下唇习惯使得下唇皮肤经常受到唾液的浸泡,使下唇周围皮肤形成湿疹性损害,似如长胡子。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不良习惯就要及时改掉坏习惯,同时应该及早到正规专科医院就诊,也可以让孩子通过佩戴相应的矫治器等方法来纠正咬下唇的习惯。

  咬嘴唇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吮吸本能没有满足。

  2、寻求刺激。咬住嘴唇,对嘴唇有一定的压力,挺刺激的。

  3、寂寞,没事干,找依靠,这是一种依靠。

  咬嘴唇在小年龄(两三岁以内)还不用担心会影响下颌骨的发育,到五六岁,快长恒牙了,就会有这个问题。当然,愈早纠正愈好。

  指导意见

  1、转移注意力的东西“强度”要加大,也就是说是很新颖的、他非常喜欢的,玩起来比他从咬嘴唇得来的乐趣大得多。

  2、不要老注意他这个行为,不要太紧张,更不要唠叨,你老盯住他这个行为可能从反面使他更坚持这个行为以得到你的注意(孩子对家长的注意很关心)。

  3、睡前让他抱个毛绒玩具,或者给他讲个他喜欢的故事,他不咬嘴唇了,要说他“好”,亲亲他,作为表扬。

  4、带他到牙科医生那儿去,事先和医生说好,是为纠正他咬嘴唇这个不良行为来的,请他合作,对孩子说咬嘴唇将来牙会长不齐,吃东西会嚼不烂,不要咬。一般来说孩子比较怕医生,医生讲的话,他会听的,这比家长讲话有力量。

  5、可以在一个月内不提咬嘴唇的事(当然暗中还是注意的),放松一下,同时给他更丰富的生活,推迟睡眠时间(睡时更疲倦一些),也许他会自动放弃,不咬嘴唇了。

  6、外出短期旅游或到亲友家小住,彻底改变生活模式,住的、玩的都不一样了,睡的床也不同了,很可能回来就改了。

  龅牙病因

  1.遗传因素

  来源于种族演化和双亲遗传两方面。在人类进化中,随着食物由生变熟和细软,咀嚼功能渐弱,致使口颌器官渐退化。其中,颌骨退化快于牙齿,出现牙齿拥挤。双亲的牙颌畸形可遗传给子女。

  2.获得因素

  在胎儿期,母亲患病、接受放射线过量和外伤等,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牙颌面畸形;小儿疾病如佝偻病、慢性鼻炎等;人工哺乳时的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儿童食物过于细软,诸如吮指、咬下唇和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替牙期间的乳牙早失、滞留、邻面龋坏、多生牙和先天缺失牙等,均可引起。

  诊断根据病史、牙颌面的检查及X线资料,分析其病因,做出分类诊断及矫治设计。

  治疗牙颌畸形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局部发育和身体健康,并带来程度不同的心理损害,应尽早治疗。牙颌畸形矫正的时机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