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教你从科学角度分析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太极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你知道太极都包含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么?又怎么样练习太极拳呢?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太极拳包含多种学问
太极拳是一门极深奥的科学。因此,务必明确其内在的原理。有人讲“拳打万遍,拳理自通”,这是要有条件的,只有在明师的心传口授指点下,真正明白了拳理,不断地在练习中提高。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边缘科学知识,预案掌握练功的体育卫生、环境要求、休息调整、饮食营养知识,才能秩序渐进,逐渐进入“太极”的境界,悟出太极的真谛。
“太极拳”汇集了佛学,道学,儒学,武学的精髓,将他们有机地运化于一体,是多代人锲而不舍地钻研、实践的结晶。
对照佛学:联系“太极拳”要有超凡脱俗的心境,似老僧“入定”,无思无我,坐禅入静,调身,调心,调息,静极生动,体内自然产生规则有序的内气沿任督二脉运行,气通身健。
对照道学:道家讲炼丹田气,可运用“站桩”,养先天之气,使内气充盈,气归丹田,久而久之,内功加深。
对照儒学:儒家倡导“中庸之道”,始终贯穿于行拳之中,要求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达到周身中,回旋自如,才能气顺人和。对照医学:“太极”与医学原理同出一辙,通过练拳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自我按摩,从而达到活气血,通经络,调整神经系统,提高身体免疫力。练拳多受累,少受罪,达到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对照武学:“太极拳”在武术方面的造诣,是众所周知的。但也遭到不少非议,有人讲:“太极拳锻炼身体还可以,但是在博击方面,恐怕就徒有虎名了。”在此,仅以亲身经历,阐述“太极拳”的功用。
前些年,我们五位太极拳爱好者,在某公园切磋拳艺。遇一武术教练,当他得知我们是练“太极拳”的,就一字一顿地讲:“太极太极,练着好看,用着着急”。在其激将之下,我遂请他过招。当他打来,我则运用太极之术,将其来力化解,顺势将其发出。在他欲跌扑之际,一个纵跃,将其揽住,免其受伤,接着其余四人遂一与他试手,都将其轻易放出。此人很感惊奇,这位武术教练取出自己的名牌,递给我们,表示以拳交友。他讲:“遇到你们,才体会到太极拳的奥妙”。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并非太极拳“天下第一”,无论哪门武术都有独到之处,绝不能以拳种论高低。各门武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
“太极拳”包含了诸多科学,哲学、心理学、力学、美学等诸多学科
哲学:“太极拳”充满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如,一动即分阴阳,内外对应,左右相系,上下相随,物极必反等现象。这正是对立统一的体现。
心理学:“太极拳”还可以达到身心的修练。练得心平气和,荣辱不惊,从容镇静定,随机应变,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力学原理:在此,仅将“太极拳”的力学原理作一下初步的分析,以说明“太极拳”的科学性。
在太极推手中,运用“沾粘连随”技艺,不丢不顶,其中体现了摩擦力的存在与运用。太极推手中的擒拿发放技巧,体现了杠杆原理。太极推手中“螺旋缠绕”的运行,是利用多种矢向力,在运动中随时变化,可达到“易化能攻”的效果。太极的“四两拨千斤”,体现了弧形运动中的“切向力”。抽象地讲,当对方以水平力击来,以竖力破横力,可以小力破大力,当然,这里摩擦力忽略未计。
在实战中,双方力的角度随时在变化,不可能用数学公式将运行全过程精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但是,可以用身心感受到,做出下意识的反应。“引进落空,合即出”是太极拳推手的特色之一。当对方用力打来,我粘住对方的来力,顺势让空,此时,我力与彼力方向相同,速度一致。当对方感到要失去重心,欲调中正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无法骤然刹住或者马上改变方向。此时,我则借力发力,对方必被我放出无疑。如果,当我化开对方发来之力,若对方欲调回身形,我可随彼回劲的惯性,抖转腰身,趁势而发,二力相合,彼也可被放出。此乃“舍己从人”在力学上的体现。发放的内劲来源于丹田气,在意识的指导下,瞬间意到、气到、力到,在体内产生对掌的二争力,使身向后坐,劲向前发的爆发力,体现在力学公式中为:P=l/2Mv(P表示能量,M表示人体质量,v表示速度),由此可见,加速度使力量倍增。发力还需要全身各部协调配合,这是经过长期训练出来的。在此须指出,如盲目拙气拙力地练习发力,易造成气滞血淤而伤身。
以上仅是对太极拳力学作用的局部分析,而人的“意、气、力”在运行中变化,无一固定模式,并且,力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不是刻意能做到的,因为功夫在身上,而不在手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