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熬 煎中药时做这事不利药物分解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会通过中医来调理身体,会买一些中药回去煎煮后服用,凡是你真的会煎中药吗,煎煮中药的过程中能不能一直不断的加水呢?煎中药还有什么方法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如今,很多人都会选择中药来治病,但是很多人对于煎煮中药的方法还是非常不清楚的,有的朋友在煎中药的时候会不断的加水,害怕烧开了,但是中医告诉大家,这样煮中药是不对的哦。

  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煎中药如何掌握水量

  有很多人从医院药房或药店买回中药后,不知该加多少水煎药,水量不是多就是少。加水太多,则延长了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去固有的疗效,况且药液太多,病人不能全都喝下;而水太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煎干。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掌握水量呢?

  一般情况下,煎煮中药的水量应该以中药煮沸腾之后高出药面一横指为好,用多少水应该根据中药的种类来判断。

  药师认为,属于调理、滋补一类的药物头煎需加水700-1000毫升,二煎400-500毫升;解表类中药头煎需加水400-600毫升,二煎250-300毫升;一般药物头煎需加水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

  此外,还应当根据医师处方中的用药量来确定。有时医生根据病情开出的处方药味多剂量大,一剂药多达20味以上;再如夏枯草、金钱草、鱼腥草、竹茹、通草、灯心草等应特别考虑它们吸水性强的特点,这类药常可选下列加水法。

  1、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弃渣取汤,然后用其药汁煎熬其他药物。

  2、我们可以把需要水量大的中药和需要水量小的中药分下来煎,然后各滤其汁,再混合煎煮收汁。

  3、将全部中药合在一起煎,煎上2-3次,每次煎取约300毫升药汁将杂质滤掉后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毫升左右服用。前2种方法适宜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物的情况,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

  6种古老的中药煎煮大法

  中药药效的全面发挥其实和煎煮的方法分不开,以下六种古老的传统中药煎煮方法或许可以给你不同的启示。

  1.先煎去上沬

  仲景在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方剂中,对麻黄、葛根的使用均注云:“……先煮麻黄、葛根,去上沫,内诸药……”其用意不仅在“去上沫、恐令人心烦”与“缓其性”,还在于增加药物溶出度,增强方剂的临床疗效。

  2.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汤,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气血、通经络、和阴阳,助行药势、宣痹通阳。尤其在补阴剂或气血双补剂中加酒能够通行药性,达到补而不滞之目的。炙甘草汤是治疗气虚血少之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在煎药的同时加入清酒,不独增强通心阳、推动血行之作用,而且还使诸养阴药滋腻之性得清酒而消除。

  此外酒还是一种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大限度的溶出。笔者在10年前用炙甘草汤治疗数十例老年心动悸、脉结代、少气少苔患者,收效惘然,遂在活血化瘀、通阳益气等治法及方剂中变来变去,在越变越乱自己更加纳闷之余,又回过头来翻阅《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发现忽略了原方中的加酒同煎法,令自已遗憾不已!从此以后,再遇心动悸、脉结代患者,或被西医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处以炙甘草汤时,据脉症情形必告知加入50~250ml数量不等的黄酒同煎,始从仲师方中体会到了炙甘草汤在临床实例应用中的“鼓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