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常识 五大养肝要穴你知道吗

  现代人压力大、应酬多,经常熬夜、吸烟、喝酒。这些不良的作息习惯都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肝脏,而肝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重要排泄器官,它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血液,还可以指挥新陈代谢,保障人体气血流畅。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肝脏。那么,大家知道中医是怎么养肝的吗?这五个养肝要穴您都知道吗?

  中医中这样认为,按摩相关的一些穴位,可以起到一个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按摩养肝,我们必须要知道这5个养肝要穴。

  1.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

  “行间穴”的位置是大脚趾与二脚趾的缝隙之间,它属于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所以如果您的肝火太过足的话,不妨按摩一下“行间穴”这个泻火的穴位。只要多揉,就可以散火了。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中医5大护肝方法

  肝脏对人体的作用很大,人体主要是靠肝脏来代谢的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肝脏还是人体内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需要注意的是,肝脏是一个脆弱的器官,如保护不好便可致病。病毒侵入肝脏后,肝脏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肝细胞变性肿胀,肝脏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肝脏肿大,正常功能衰退。大部分肝病可治愈,但少数迁延不愈,变成慢性肝炎

  第一,中医讲究情志养生

  中医中的五脏分别对应五种不同的情绪:怒、喜、思、悲、恐。其中,肝脏对应的是“怒”。正所谓“怒伤肝”,为此建议大家平时要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若长期抑郁或者发怒会很容易导致肝脏气血失调的。这样会导致肝的疏泄作用。为此,如果大家情绪不好,不妨找到一个合理的途径去宣泄,如找朋友聊聊天、跑跑步,切记不要憋着,会伤肝。

  第二,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

  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到:肝胆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兴盛,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此刻肝脏的解毒作用也达到了高峰。因此,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此外,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肝。”因此,养肝的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平时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及时休息补充体能,也让肝脏能发挥其调节气血的作用,以消除疲劳的感觉。第三,中医可以通过食补护肝。

  做法:

  1.用水将天麻洗净,再用第二次的洗米水泡软,以增加天麻香味。

  2.把鱼清洗干净。

  3.把切丝的葱、姜铺在盘底,再把鱼放置其上,接着放上天麻、川芎,再洒上一点盐,即可放入蒸笼或电饭锅,蒸约15~20分钟。

  4.将鱼汤倒入锅中,用少许淀粉勾芡,再加入香油、米酒后,淋在蒸好的鱼上即可。

  说明:天麻具驱风、补脑、降血压、纾解四肢酸麻等功能,并对肝脏有疏通作用。而川芎可以行血行气,并增强天麻功能,因而将两者一起料理。而鱼肉在五行中属土,可以健脾养胃,适合春天养身。

  五味子鲜贝

  材料:五味子15克,枸杞子15克,鲜干贝600克,葱、姜、米酒、香油、盐适量,冰糖1克。

  做法:

  1.干贝洗净后,用葱、姜、米酒、香油腌制一下。

  2.五味子用清水洗净后,加入一碗半水以及枸杞子,小火慢煮约20分钟后,将五味子捞出来(因五味子有微微苦涩味,但也可保留),加入冰糖和盐调味,再加入少许淀粉勾薄芡,即成五味子酱汁。

  3.干贝表面粘淀粉后,用中火油炸约3分钟,成金黄色后捞起。

  4.将五味子酱汁淋在干贝上,或是直接蘸食皆可。

  说明:五味子有甘、咸、酸、苦、辛味,一般中药店销售的皆是以蜂蜜蒸熟的蜜制五味子,颜色乌黑,具有调养五脏、强心镇定的功能。鲜干贝则具有滋补肝肾的功能,因此,当五味子遇上干贝时,不但清爽好吃,而且很适合当做春天养肝料理。

  苡苓小米粥

  材料:苡仁60克,小米150克,土茯苓20克。

  做法:

  将上述材料洗净,将土茯苓用纱布包好,同煮成粥。

  说明: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无毒,入肝、胃二经,可利湿解毒,健脾胃,利筋骨,消炎清热;小米甘平;苡米甘淡微寒。全方清热除湿,健脾整胃,对肝解毒能力差、容易出现湿疹,皮肤疾患,痉挛骨痛,恶疮溃烂肿毒等症状体质,都有预防兼治疗的功效。

  蘑菇炒山药

  材料:干燥蘑菇15克、新鲜山药300克、芹菜100克。

  做法:

  1.先将蘑菇洗净,再用热水泡约10分钟至变软,并将泡菇水留下备用。同时将山药去皮切小片,芹菜也切成相同大小。

  2.油热后,依序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加入适量淀粉勾芡,再加入一点酱油或少许盐调味即可。

  说明:山药,味甘性平无毒,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补肾固精、长肌肉、润皮毛、滋养强壮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泻、虚劳咳嗽、遗精盗汗、小便频数等症。尤宜于春季食用,一则能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二则能补肾益精,使人体元阳之气充沛,可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养肝护肝方面的内容介绍了。我们的肝脏如此重要,您还要继续伤害它吗?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吧,不要熬夜,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更不要酗酒吸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