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的症状 小脑萎缩患者吃什么好

  小脑是我们身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脑萎缩的症状有哪些呢?患上小脑萎缩的人还有办法康复吗?那么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样预防脑萎缩?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小脑萎缩的症状

  1.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首要临床表现。患者不能独自站立,会出现摇晃、站不稳的现象。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委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越方针,越接近方针震颤越明显,书写时哆嗦,笔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2.小脑性构音障碍

  吟诗样语言,表现为言语缓慢,发音冲撞、单调、鼻音。是由于发音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共济失调所致。

  3.眼球运动障碍

  小脑萎缩早期患者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可有双眼粗大震颤,少数患者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

  4.肌张力减低

  主要见于急性小脑半球病变,在慢性病变时较少见。但某些小脑萎缩的病例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可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

  5.非运动性表现

  包括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一些证据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

  进行中医临床分型。通常情况下会把脑萎缩分为肾精缺乏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然后根据临床分型,再挑选穴位和治法,建立医治计划。针灸推拿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

  (1)针灸

  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1、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

  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

  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2、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

  配穴--肾俞、胃俞、关元

  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3、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

  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

  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4、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

  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根本辅导准则。在实践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准则,灵敏选用,以达佳医治作用。别的,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医治,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言语障碍者可根据言语障碍的类型分选言语区(言语Ⅰ区、言语Ⅱ区、言语Ⅲ区);有感觉障碍者,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挑选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有震颤者,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当然还可运用时刻针灸,守时开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守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获得较为杰出的效果。针灸医治,每天1次,每周医治6次,歇息1天,患者身体有其他发热、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害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2)推拿

  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双揪铃铛,分推面颊,掐人中,点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五指拿头顶,三指拿颈项,扫散法,干洗头等。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滚上肢内外侧面,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摇上肢肩、肘、腕、指关节,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拿下肢,点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拔伸下肢,摇下肢髋、膝、踝关节,抖下肢等。腰背部可选用滚法,擦法,拍法,点揉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等手法。另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根据症候的虚实,选用脾经、肾经、心经、肝经、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