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这里养好竟等于多条命

  众所周知,血管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血管故障而产生的。那么血管有什么重要性呢?有哪些行为会伤害血管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血管呢?一起来看看吧。

  “人与动脉同寿”,意思是说,当人体动脉不断硬化阻塞,后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就是人的寿终正寝之时。

  像人的骨骼大约可用200年,但中国人的心脑血管平均使用年限目前大约为75年,所以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5岁。要健康长寿,首要任务是让动脉血管能多用几年。

  保护血管的重要性

  老百姓看病,都是哪儿难受看哪儿。很多医生也认为:人体是由系统组成的,系统是由器官组成的。哪儿有病就主要治哪儿。但现在我却越来越发现,如果从整体,特别是功能来讲,人体是由血管组成的,而且各种病的出现,都跟血管有扯不开的联系。

  比如,一个高血压的病人,30岁还不注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肯吃药调整,40岁就有可能血管被堵,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这些病人被抢救过来后,也有可能留下偏瘫、肾衰等问题——这都是大血管栓塞造成的。随着年龄增长,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糊涂了——这又是由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再比如,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多,它的可怕之处不在于疾病本身,而是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病变,可引起肾衰、心衰及脑病等。就算是糖尿病足,也同样是因为下肢动脉栓塞,导致组织坏死而引发的。

  我们在临床上还碰到过一些非心脏病,比如说特发性耳聋、眼底一过性失明,目前的解释多认为是由于微血管栓塞所致,把供应听力、视力的血管堵住了。

  没有血管,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器官都会坏死。试想一下,假设鼻子没有血液通过了,会是什么结果?肯定会引起组织坏死,就像土地没有水灌溉庄稼会干枯一样。当然,人体有强大的循环功能,当一个部位的血管被堵时,可以从别的地方慢慢渗透过来,这叫做侧支循环,比如心脏和脑,就都有这样的“自救”能力。但像皮肤等,这种功能很有限,一旦其中的血管被大面积堵塞,细胞、器官就都难逃坏死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我想我们可以说,现在所有的灾难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等,都是由血管病变急性或慢性堵塞造成的。

  因此,要想少得病,就得在保护血管上好好下工夫。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抽烟喝酒、吃肉多、饭量大,压力大,是应该马上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是需要及早控制的疾病。

  这些行为让血管减寿

  1、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

  人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和养分等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2、吸烟伤血管,十年难修复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谭宁博士表示,即使吸烟不多,10年后就会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即使戒烟后,要过10年才能完全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

  3、吃多盐和糖,血管壁变皱

  正常的血管就像装了清水的玻璃杯,是很清亮的,但是如果我们在里面装满蜂蜜呢?再加点盐呢?这水是不是就又稠又黏了?

  当人吃了过甜过咸的食物后,血管壁细胞变得皱皱巴巴的。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发展成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4、熬夜族,激素伤血管

  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血管表示“压力”很大。

  5、不运动,垃圾囤积在血管

  如果缺乏运动,血液中的废物排不出去,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就会囤积在血液里,使血液变得浓稠肮脏,在血管中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等“不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