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长这种胎记可能是血管瘤
什么是血管瘤?血管瘤原发性居多,多见于婴儿时期或出生后不久,因而不少人常把血管瘤误认成红痣、色斑,甚至是胎记。血管瘤虽属良性肿瘤,但也存在形体增大、侵压周围组织、形成巨大瘤体风险。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一下血管瘤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血管瘤吧。
尤其是婴幼儿,应及时检查,尽早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毁容,甚至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胎记与血管瘤如何区分
一般性判别方法
血管瘤边缘不规则,颜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按压时颜色消退与周围肤色相同,或变苍白;松手后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血管瘤进入快速生长期时,瘤体颜色加深,质地变硬,表面温度升高。胎记一般变化不大,按压时颜色不变。
专家提醒
对于皮肤上不明原因的红点,应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血管瘤形成的病因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在胚胎早期(8~12月)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他胚胎特性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终形成血管瘤。
临床表现
1、细血管型血管瘤
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3、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