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的这物不可能黏在肠道7年
口香糖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物,有不少人挺喜欢它的,都会随身携带,但是大家知道么,口香糖的功效是可以清新口气,但是也仅仅是清新口气哦,好不要咽下去,因为它很难消化,试想如果被你咽下的口香糖一时没有消化的话,是不是就有可能会黏在肠道上呢?想想还有点小惊恐,当然也不绝对哦,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嚼口香糖的利弊吧。
“别吞下你的口香糖,它会粘在你的肠子上。”长久以来妈妈们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着她们的孩子们。
在欧美,甚至有人说吞下去的口香糖会黏在肠道上存留7年之久。
这是真的吗?
美国化学会以可视化的形式向我们作了介绍。
人体消化系统
我们的消化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从口腔作为入口到肛门作为出口的管道系统,一个成年人消化道通常长达8~9米;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负责分泌含有分解各种食物成分消化酶的消化液。
食物的消化过程
从食物进入口腔开始,无论是正常的食物或口香糖 ,都会在消化道内历经三个主要过程阶段。
第一阶段是“机械”消化阶段
又包括两个部分
在口腔内经过初步加工,包括牙齿进行剪切、撕裂和研磨,并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舌的搅拌下成为粗糙的食糜团块,然后舌根运动将之推送经过咽部进入食道。
从进入食道开始,食物在消化道平滑肌节律性机械运动作用下,经由胃、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残渣进入大肠后通常暂时储存1~2天,后在结肠集团蠕动作用推动下经由肛门排出体外。
第二阶段酶促化学反应消化阶段
各类消化酶主要存在于相应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包括以下部分。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成人每24小时通常可以分泌约1000~1500毫升,其中含有的淀粉酶可以将部分淀粉初步分解为糖。因此,谷物类含淀粉食物会越嚼越甜。
胃壁上皮细胞分泌的胃液,成人每24小时分泌约1500~2500毫升胃液,主要含有下文介绍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在胃酸作用下转化成胃蛋白酶启动蛋白质消化过程)。
小肠内的消化液由小肠分泌的小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共同构成。
成人每天分泌小肠液约1000~3000毫升,其中含有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和小肠淀粉酶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
胰腺每24小时分泌1000~2000毫升胰液,其中含有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等是参与食物消化的主力军,可以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即我们通常说的三大营养物质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简单糖,脂肪酸和甘油,以及短肽和氨基酸。
肝脏每天分泌的800~1000毫升胆汁,空腹时储存在胆囊中,进食刺激胆囊将之排入小肠中与食物混合。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含有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是脂肪类消化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所涉及的酶总体上分为脂肪酶 、淀粉酶和蛋白酶,分贝负责食物中脂肪、淀粉和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消化。
第三阶段胃内胃酸介导的消化
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和盐类,我们知道盐酸是一种强酸,通常胃内酸度很高,PH值在1.5~3.5之间,在进食或其他因素刺激下甚至可达0.9~1.5。如此强酸环境下可以破坏一些复杂化学结构,同时还将胃蛋白酶原转化成胃蛋白酶。另有理论认为仅仅以上两种作用,而不惜冒着未必自身被烧伤的风险制造出如此“严酷”的强酸环境似乎小题大做或得不偿失,必定“另有深意”——主要在于杀灭食物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保护消化道免于感染。
经过以上消化过程,食物中的多数成分被分解成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主要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在那里经过细菌的发酵、水分和少量维生素吸收后,终以粪便形式被排出体外。
口香糖的成分
①甜味剂。
②调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