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深入见解有气者无力之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太极拳,太极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运动,在生活中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在去练习太极拳,这与它的养生作用是分不开的。想要真正的掌握太极拳就必须先明白其中的道理。
太极拳讲究的是以柔克刚,不光讲究的只有这些,还有很多的方面要点。
龙先生的结论是:(一)关于“有气者”,他谠‘茬气则滞’就是“有气者无力”.就是指不能拥有纯正的太极拳内劲,因此他将“有气者无力”定为贬意,(二)关于‘-无气者”,他说“不在气”而“在精神”,就是“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就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这才能“运劲如百练钢,伺坚不摧”。(“纯刚”者.比之谓也……)因此.他将“无气者纯刚”定为褒意。
以上龙先生的结论,与所称((别解))一文的结论正好相反.需要加以澄清。
文章里,里面说到的有两个问题有纠正的,无论是前辈还是资深者从现代的角度去看都有误差点。
一是他把“在气”等同于“有气者”.并说有气者无力无内劲;把“不在气”,等同于”无气者”.并说不在气而在精神也……二是把“纯刚”等同于“运劲如百练钢”.恐怕欠妥。
笔者认为.“纯刚”是单纯的刚.纯刚则无柔,而太极拳是强调刚柔相济的,拳谚”百练钢化作绕指柔”,才是刚柔的对立统一。可见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说话离不开“语境”.龙先生也强调语境,这很好。《十三势行功心解》全文,就是“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这句话的语境。”十三势”是太极拳的十三个姿势.是外在的,外练筋骨皮;“行功心解”则是说练内功的认识、理解和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内练一口气。《十三势行功心解》是强调关于“内练一口气“的深入理解和详细说明。文章的第一句就是”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是开宗明义的纲领性提示,—下子把这个“气”字高高提起,凸显出来。接下来的论述,其重心仍旧在“内练一口气”上。君不见“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妙”。“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旗者指挥也。“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以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等等.总之是一个“气“字的方方面面贯彻了全篇。试想,在这样一篇专论”行功”,专门研究“内练一口气“的文章中,从头到尾.说来说去,都是针对着“有气者”而言的。“有气者”是“行功”的主体,原文作者怎么会对这个“有气者“作出否定的论断呢?怎么会说”有气者无力”是”在气则滞”?怎么“是指不能拥有纯正的太极拳内劲。“(龙先生观点之(一))?所以,从全文来看.也就是根据“语境”来分析.“有气者无力”的论断无疑是肯定的,《十三势行功心解》一文作者的原意应该是“有气者无力”是说:有内气者,无拙力,亦即:有内功者.以气运身,自无拙力。
我们可以把所说的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进行深入的理解。
“全身意在精神“有点费解,可解作:全身要集中精神。”不在气”先放—下。
“在气则滞”,为什么?因为“气以直养而无害”,行气在于有意无意之间.不可执着。陈微明解释:”太极拳盖养先天之气,非运后天之气也。运气之功,流弊甚大,养气则顺平自然,日习之养之而不觉,数十年后,积虚成实,至大至刚。”
回过来说”不在气“,应该是不执着于气,在于有意无意之间,是很微妙的。
“有气者无力”:不用拙力者,全身放松气就能通,谓之有气者“无气者纯刚”:纯刚无柔.硬邦邦气难通,谓之“无气者”。
总体来说:“(行功时)全身要集中精神,不执着于气,执着会影响气机。显然,有内气者不用拙力,无内气者纯刚无柔。”如果这样解释比较切合实际,那来,这句话就是对“内练一口气”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