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了解关于太极拳腰的重要性

  对于练习太极拳来说,是比较的对立统一的,不仅要知道它的阴阳理论,还要知道怎么去用理论结合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些矛盾中是有主次之分的,而且也互相联系着的。

  在太极拳中腰是很重要的,无论对于太极拳中的拳架还是其它的都很重要。

  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一再强调说:“腰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间”、“命意源头在腰隙”、“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等。对于这些理论要认真揣摩,在实践中渐悟其理。

  腰是身体上下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的变化,调整重心稳定及推动劲力到人体的各部位,腰部都起着主要作用。太极拳内劲的运转是通过腰脊带动四肢运转的。所以,拳论讲“主自穹于腰”、“腰为车轴,气如轮”,强调腰部直竖,稳定,圆转。初练太极者,常出现练腰不符合要求的病端。

  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低头弯腰,传授不高,突出了腰的重要性。

  腰脊不能节节放松,用劲过大而挺直,或软弱无力,忘记了身为主弓的要求,腰胯不松,与下肢不能连接,有突臀松肛之病。裆口不开,夹为人字裆 口,既不圆,又不虚,不能与上肢组合。

  怎样纠偏呢?要特别注意腰脊上联络的大穴位。头顶的百会穴,脐后的命门穴,尾骨的长强穴。

  百会穴虚顶。陈鑫四卷中讲:“拳自始至终顶劲不可失。一失顶劲,四肢者无所附丽,且无精神,故必须领起,以为周身纲领。”若要身法中正必须从头开始,既不要用劲力实顶,也不能不顶,或顶偏。要用意念指导百会穴轻轻上提,使头垂直。脖颈要放松自然,决不能因头顶肩沉,使脖颈僵硬。

  在太极拳中顶劲不是绝对的,对于身法来讲也有倾斜弯腰的动作。

  如“击地捶 ”,“扫堂腿”,“撇身拳”等势。这些动作,只要意顶不失,重心与力点不偏,仍然保持上下相随,内劲自通,也是符合顶劲要求的。

  腰后的命门穴,它位于后腰背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相当于两额前上棘的连线中点,向上数两个椎体,便是本穴。

  命门穴与腹前气海穴(即中丹田)相呼应,当呼气时,气沉丹田,发劲时后脊命门穴要微往后撑,与前腹丹田鼓荡配合,产生内劲。

  身法虚灵的变换,关键在以腰脊命门为轴心的左右腰隙(两肾)的抽换。腰隙向左抽,则左实而右虚。腰隙向右抽,则右实而左虚。意导呼吸,内气潜转,路经腰脊运行四肢,反复循环,久练源动腰脊转股肱,内劲不令人知。实践证明命门穴是调节全身平衡的轴心,发力的枢纽。技击须细研命门穴。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下半寸,约在尾骨尖与肛门的连线中点(属督脉中的穴位)。它是上下经络的通道。气沉丹田要有长强穴的帮助,肛门要紧缩上提,长强穴随收臀、松腰落胯的动作,要向前合劲,有朋托腹部丹田之劲。上下肢用劲力,要松紧辩证使力。特别是定势更应注意。决不能放松泄气,只能提裆有助丹田内气团聚。

  陈式太极拳独特的缠丝劲,主要在于总枢纽腰部的螺旋转动,例“掩手肱拳”的发劲,虽四肢都有缠丝劲,但是,主要功能在于腰部的瞬息拧转。

  朱天才大师讲:“腰在陈式太极拳中有三种不同的运用方法。在练柔劲时,要活腰,起到圆活作用;在练发劲时,要拧腰,起到爆发力强、速度加快的作用;定势时,要塌腰,起到稳定下肢,气收归于丹田的作用。”

  怎样求达三种不同的运用方法呢?

  练习拳架时,先用意练习塌腰,定势要内气下沉于丹田,下肢开裆 ,合裆,提裆。腰脊自然松沉,命门穴微后撑。肋骨以下的肌肉放松,决不能绷紧。要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只有发劲的一刹那间,腰围才立即 绷紧,发劲后立即放松。

  活腰练习。要随外形动作而动腰胯。或左右转动,或侧旋转动,或立圆折叠。要先慢速配合外形动作活腰。要势势揣摩,然后再加速活腰练习,能做到快慢以腰为主宰,腰缠丝促进四肢的缠丝,终求达朋柔劲。

  拧腰练习。这是发劲画圆出方点的加速动作。先按照拳架特定的发劲动作练习。如“掩手肱拳”、“青龙出水”、“击地捶”、“护心拳”等。练习时要注意起点,中点,落点。起点腰部要放松,意念集中,劲力积蓄于丹田。中点是在放松的基础上,腰腹要分清虚实。落点腿蹬,腰绷,腹实,猛冲。动作要快如闪电。瞬息间,腰部要产生两种功能,送力功能和稳定重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