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真实的10大武林高手

  众所周知,金庸各种经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可谓是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各代人的心中,肝胆相照,侠义之士,人们不得不感叹这些江湖儿女的豪情壮志。但事实上,历史上真的有武林高手的存在吗?今天,小编从中国历史中为你盘点武林高手,一起看看绝世武功排行榜都有哪些吧!

  中国历史

  小说毕竟是虚构的,文学的手法总是夸张的,历史之上是否存在过这样的英雄?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武功盖世、万夫不当的佼佼者,他们到底是谁?

  1、华佗:东汉名医

  他创编的五禽戏被称作是中国早的武术套路,因此也有人把华佗称为中国武术的创始人。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樊阿喜针灸,这三个弟子后来均成为有名望的医家。

  广陵郡的吴普,投华佗为师学医,得到了华佗的教诲,他不单医术高明,而且高寿百岁,耳不聋,眼不花,发不白、齿不落。他为什么能活那么高的年龄呢!这里有个传说:据说,吴普原来是个官宦之家的子弟,过着富裕的生活,是位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阔少爷。有一次华佗带着他出外采药,回到家就病倒了,华佗就去给他看病,到那儿一摸脉,六脉和平,一点病没有。华佗心中有底了。华佗说:“人要想身强体壮,减少疾病,延年益寿,有效的办法是劳动锻炼。吴普听了这番话,他心中暗想:噢,我说师父身体咋恁强壮,原来他有长寿的‘秘诀’,想到这里兴趣来了,忙问:“老师,能教给我吗?”华佗说:“当然可以,我教你的是五禽戏。这‘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一是虎,按虎的动作炼其四肢;二是鹿,按鹿的动作练其颈部;三是熊,按熊的动作炼其腰椎;四是猴,按猴的动作炼其关节;五是鸟,按鸟的动作飞炼其胸腔。按这五种动物的动作,每天练上几次,就感到周身轻松,腹内欲食 。如果有点不舒服,做上一番‘五禽戏’,把身体活动出汗,马上就会觉得好些。”华佗拿出一本《五禽戏法》交给吴普。又走到院内,伸曲跳跃,展合扑跌,做了一遍“五禽戏”。

  吴普得到了华佗的传授,于是天天练了起来,练呀,练呀,把身体锻炼得由弱变强活到年近百岁,他把此法又传给了许多人,凡学会了“五禽戏”的,都成了百岁老人。

  五禽戏的由来: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

  于是,华佗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

  2、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传说形意拳就是由岳飞所创,不过近年来有许多人持不同意见。尽管如此,岳飞仍不失为一位武术家,因为少年时他就拜同乡周侗(也是当时宋朝有名的武术家)为师习武。

  一、自幼习武,崇拜关张

  北宋徽宗崇宁2年,岳飞生于河北省真定府路的相州(今河南省安阳)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据《汤阴县志》记载:岳飞 “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180公斤)的硬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岳飞武艺高强,这和他幼年拜名师学艺分不开的。他拜同乡武师周侗学射。随着岳飞武艺的精进,在周侗去世后,他渴望再拜武师学艺深造,宣和4年(公元1122年)岳飞20 岁时拜当地一名枪手陈广习武,这就是岳飞习武过程中的第二个武师。拜陈广为师是岳飞在习武生涯中一个新的转折,据考陈广向岳飞传授了具有博刺杀敌、实 战格斗的“技击”和“刀枪技艺”,由于陈广悉心传授,岳飞潜心研习,使他的刀枪技艺和技击武艺十分高超,成为“一县无敌”的姣姣者。

  岳飞十分崇拜三国时期关羽、张飞二人的武艺和功名,可以说岳飞青少年时代习武曾深刻受到关张二人在民间流传故事的感染,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精通武艺,为国 建功的关张式英雄人物,直到岳飞从军后还将关张作为自己的楷模。

  为人恭敬 为人如儒者,遇人恭谨

  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谨,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闻松溪名,至鄞求见。松溪避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校技酒楼上,忽失笑。僧知其为松溪也,遂求试。松溪曰:必欲试者,须召里正约,死无所闻。许之。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死。众僧始骇服。

  尝与诸少年入城。诸少年闭之月城中,罗拜曰:今进退无所。幸一试之。松溪不得已,乃使诸少年举圜石,可数百斤者,累之。谓曰;吾七十老人,无所用试,供诸君一笑可乎;举左手侧而劈之,三石皆分为两,其奇如此。

  松溪之徒

  松溪之徒三四人。叶近泉为之。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余波仲、陈茂弘、吴七郎。云泉传卢绍岐。贞石传夏枝溪、董扶舆。继槎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而思南之传。则有王征南。征南名来咸。为人尚义。行谊修谨。不以所长炫人。

  内家拳法 以松溪之传为正

  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盛。其法主於搏人。而跳踉奋跃。或失之疏。故往往得为人所乘。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其法主於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为尤善。

  不传外人 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

  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盖此五字。不以为用。而所以神其用。犹兵家之仁信智勇严云。”

  5、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

  戚继光著有多部武学巨著,手下俞大猷等名将也是当时武术家,戚继光所训练的士兵能够以一当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具战斗力的部队。

  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盾牌之技艺,戚继光无所不精,然而,他更重视拳法。他认为,拳法虽似与实战关系不大,但是“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拳“为武艺之源”,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因而他从简单、枯燥的一拳一腿练起,着眼于一招一式,忌好高骛远。据史载,他练拳时“身法便,手法利,脚法轻,腿法腾”,达到了“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微妙莫测、窈焉冥焉”的高超境界。戚继光并不满足于继承家传,而是根据自己的素质、条件、禀赋、气质,吸取各家精华,在拳术方面他借鉴宋太祖的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以及温家的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等。同时,他融合了各派招法,如嘉靖年间在山东著称一时,各具特色的李半天之腿法、鹰爪王之拿法、千跌张之跌法、张伯敬之打法。戚继光为改进一拳法,特地走一百多里的山路到深山中拜一高僧为师,研习拳术。终,戚继光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广采博收,创造了一套完整实用的拳法。他融手、肘、膝、胯、腿法兼用一身,铸跌、打、摔、拿、踢五大技击法于一炉,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戚家拳”。

  戚继光不仅拳术精通,对枪法和棍法也颇有研究。他的枪法是祖传的,在当时已负盛名。但戚继光并未满足,仍力求在枪法上有新的突破。他求教名家唐顺之,经唐指点,对所练枪法作了改进,使之更加完善。他被公认为是第一流的枪手。抗倭明将俞大猷精棍法,在军中很有名气,戚继光就抽空向他学习。由于基本功踏实,进步很快,后来军营举行比赛,后由戚继光同俞大猷比试棍法,出乎意料,戚继光竟胜了老师俞大猷。由于戚继光资质好,先后学会了少林风魔棍法、青风棍法、杨氏棍法、巴弓拳棍法等等,使枪棍之术更加精湛。

  戚继光不仅精通中国武术,且不排斥域外搏击术。在与倭寇的屡屡交手中,他发现倭寇使用的倭刀,颇具实战价值。

  在一次作战中,戚继光获得了一本《日本古刀谱》,其中有一段日本长刀的“习法”,他“又从而演之”,乃著成《辛酉刀法》一谱。这种刀法合中日两国刀法的精华,自成一体,再配上仿制的日本长刀,威力无比。另外,为破日本的长刀,戚继光将民间一种晒衣用的“竹杈”,用作兵器,专破日本长刀。因“竹杈”长杈多,可将敌拒在六七步之外,敌人怕竹杈七杈八刺地刺伤眼目,不敢逼近。如敌人举刀劈来,可用“竹杈”迎头架住。敌刀砍上“竹杈”节时,其刀即嵌陷在“竹杈”中,一时钳住出不来,杈头尖利,乘势直刺过去,敌人定当惨败。后来戚家军广泛采用此法,大破倭刀,取得重大胜利。

  戚继光在戎马倥偬之中,写下了武术论著《纪效新书》。在廖若晨星的我国武术史料中,这本专著十分珍贵。戚继光的武学研究,丰富了武术的内容,使战争年代的格斗搏击之术和平时的健身强体之术融为一体,并得到发展。在著《纪效新书》之后,他又著《练兵纪实》一书,为指导当时边防部队的训练和反侵略战争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福建、浙江倭患平息后,戚继光又被调往北方的蓟门,担任京师防卫重任。公元1587年,戚继光在家乡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