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换劲之有意无意转换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打交道做多的估计就是太极拳劲法的使用,太极拳劲法很多种,而且变化多端,我们如何来做好各劲法之间的转换与衔接呢?相信大家都会有这个问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下太极拳换劲之有意无意转换。

  学习太极拳的劲法,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几年走架功夫下来,在静中求松,松中求沉,自上而下,打通九大关节即手指、腕、肘、肩、腰、跨、膝、踝、脚趾,周身在上下气路打通、劲力贯通之后,不知哪一天,你在推手时,无意中周身极度放松和柔软,而对手却感到你身重如山极坚强。

  此时,你在将信将疑中,为之一惊。接下来,你又通过数次体验,确感如此。

  对于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成为换劲的前兆。

  你在太极修炼征途中,无意中尝到了一种新滋味,悟到了一种新感受。这个新感受,就是你自身感到极柔软,没用力,而对方感到你很沉重,极坚强。而从原来的浮劲、僵劲和顶劲,转换成现在的沉劲、棚劲和柔中寓刚之太极劲。这个转换过程,称之为换劲。

  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初步悟到了太极劲之后,如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全面领悟和感受太极劲?根据本人实践经验,认为要全面领悟太极劲别功夫,必须学会劲的转换。

  从有意到有意无意转换

  在诸多拳师经验结晶中,大同小异,都有“似有意似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之论。

  对于这里理论,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要能够理解。

  在习拳和教学实践中,体悟到有意为动、为刚,为阳;无意为静,为柔,为阴,自然形成了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阴阳互变之势。为什么有意无意出真意?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1、有意和无意的关系,是打基础和自然升华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通俗讲就是练功与长功的关系。

  在习拳时,有意松沉和无意松沉是有区别的,有意松沉在思想上含有动意,思想有拳规约束之负担,精神上不能彻底放松,但能循规蹈矩练功,打下功架基础,却不能自然升华长功。

  无意松沉则不然,在思想上,精神上能充分放松,不带动意,在有意练功的基础上,自然长功。在练功和长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在练功中,有意和无意既是相互依存关系,又是相辅相成之平衡关系。

  太极拳不仅在身法上遵循无过不及的中正原则,更重要的是,首先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具有平衡和无过不及的中正原则,既防止有意过重,在主观上产生主动,盲动和妄动,又防止无意过重,产生精神散乱、失意等后果。心态平和,似有意似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不正是心意平衡不偏的中正原则吗?用意过重不自然,正如有时拳师在纠正学生某一动作时,越纠正越不自然,越纠正越找不到感觉。

  当思想放松,沉下气来之后,不知什么时候,无意中突然找到了感觉。这真是有意练功不见功,无意练功功自生。还有一种情况,在无意无为中放任自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半途而废。

  有意无意不可偏废,必须似有意似无意,有意无意出真意,经久练,方成正果。

  3、有意和无意的关系,也是动力和惯性动力的关系。有意行气是基础动力行气,无意行气是有意动力行气之惯性行气。

  当习拳在动态中发力时,尤如汽车在行进中猛踩油门,所产生的惯性威力是巨大的。这种有意无意所产生的惯性威力,也是一种自然劲,是一种带穿透力的自然劲。

  4、有意和无意的关系,也是在习拳中劳逸结合之关系。一个新手和一个老手(指有内功且拳龄长)在推手中,为什么新手已气喘嘘嘘,而老手却不动声色,稳如泰山?就是因为太极拳是个动静相间、劳逸结合的运动。动为劳,包括精神和体力双劳;静为逸,包括精力和体力双逸。

  老手一般都是在动中处静,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用小的代价,获取大的战果。而新手一直都在精神紧张,用足力气,既劳神又劳力,所以气喘嘘噓。

  总而言之,有意和无意的关系,非常玄妙和神奇。当你弄懂弄通时,说神奇也不神奇;不懂不通时,说不神奇也神奇。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哲学思想,既玄妙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