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式太极拳 赵建宇演示
太极拳讲究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练习者做到完全的放松身体,心无杂念,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真正的实行起来却很难,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如何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学习太极拳的“松”,一起看下面的文章吧!
练松首先要做到松的功效
一做到了松,那么你就不会僵硬,就能灵活的运转身体,也就能够流畅的演练太极拳的的动作。同时太极拳中的很多要领也都需要通过松来实现。所以说,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松是基础,是首先就需要掌握的内容。
二是可以听清楚对方的劲路。太极拳长处是听劲,紧绷时,听不清对方,松后肢体感觉才灵敏。三是可以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困,一撑劲对方就跑了。只有松的好,才能顺势轻柔地控制对方。”
从技击上讲,松是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引化来力和内劲产生、发放的前提。从养生上讲,松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气血流注和经络通畅。练松的目的是消除身体中原来存在的拙力和僵劲,不除拙力和僵劲,太极拳听劲、引化、发劲功夫就无从谈起。松要做到心松和体松。心松就是练拳时思想放松,不急不躁,心静神宁,心平气和。体松就是从头到脚全身肌肉和各个关节都要放松。体松的主要部位是肩和腰跨。
松肩其实很简单,就是放松肩部自然的垂下手臂。不过要注意的是,太极拳中的松肩沉肘是通过放松肩关节以及肩关节相关的肌肉来达到目标的,同时也要保持肘部的自然下坠。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也不要夹紧手臂。
行拳时松肩要注意两点
一是两臂平举或上举时肩容易上抬,比如起势中的两臂平举、白鹤亮翅的右臂向上掤架、玉女穿梭的前臂向上穿掤和双峰贯耳等动作。此时要特别注意肩部松沉,手臂上提时要有肩、肘、腕、指关节向指端拉长的意念,而不可抬肩。
二是手臂和身体向左右转动时如果肩部紧而不松,意念在肩,就会出现肩转的多、转过了的情况,肩与腰胯不合。只有肩部放松,由腰带肩和手臂转动,肩随腰走,肩与胯才能达到上下相合。
松腰胯首先把关节放松,其次肌肉放松,不向前挺腰,也不能向后凸臀,尾闾前送,胯根(大腿根)放松,同时要圆裆,不要夹裆,更不能敞裆。
腰胯是否放松对行拳有重要影响
一松腰是下盘稳固和分清虚实的基础
腰胯不松,气就不能下沉,下盘就会不稳,两腿虚实不分,上肢运动就会僵滞不灵,下肢运动就不能做到轻起轻放,点起点落,抬脚不蹬,落脚无声。做独立动作时,腰胯不下来,身体重心不稳,失去平衡,会造成晃动或跳动。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腰能够正确放松时,不论做何动作,身体才能保持中正安舒,两腿才能灵活自如,迈步轻灵如 猫行,腰胯及两腿下盘稳固,重心变化时不失沉稳。
二松腰是感知和传导内劲的关键环节
内劲的传导有赖于全身从根节到梢节各关节的放松,腰是关键部位。只有腰胯放松了,才能感知因双腿屈曲、双脚踏地形成的反作用力在体内产生的由下而上传导的内劲。如果腰胯松不开,就不会上下贯通,更谈不上内劲的产生和传递了。
先师李雅轩大胆地提出练拳要做到大松大软。所以松就要松透,不要怕松过了。“矫枉过正”就在于此。不要总以为自己已经松到位了,对修炼者来说,一套拳中总有没松透的部位和没松透的时候,要做到练好拳必练放松,时时处处都要松。
检验是否松透了,除了看身法是否中正安舒、下盘稳固、身体轻灵外,还可以看其发劲是否劲整、干脆、爆发力强(这就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当然,杨式太极拳行拳走架速度均匀,没有发劲动作,式式绵里藏针,蓄而不发。但也可以单练发劲。从单练过程中检验自己是否松透了。练松还要注意两个关系,一是松与懈的区别。
松不是懈,懈是头领不起来,全身向下发散、坠落。松是全身肌肉放松,特别是腰胯以上的肌肉放松。腿部的肌肉无时无刻在支撑身体,因此腿部肌肉的放松是相对的。“松透”实际上说的是要松到位,松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如上肢或下肢)和不同动作的虚与实、开与合的转换,其要求程度是不同的。该松到什么程度就要松到什么程度,没松到位就是没松透。
松的意念要使关节松开拉长,比如脊椎向两端拉长,即头向上虚领顶劲,尾闾向下松沉;肩、肘、腕、指关节向指端松开拉长;胯、膝、踝、趾关节也要松开拉长。这就是身备五弓的状态(躯干一张弓,手臂和腿各两张弓)。这种关节向外拉长,身体向外扩张、膨胀的感觉就是充满掤劲的感觉。(我觉得动作做圆叫做掤劲,拉长不叫掤劲)二是松与沉的关系。
松与沉是相辅相成的,在松的同时,气要下沉丹田而不能上浮,下沉则下盘扎实,上浮则上重下轻。胸要略内含而不能挺,挺胸则气涌胸间。手臂平举上举或提膝分脚蹬脚时,意念仍要下沉到脚底而不上浮。每式定式(发劲或准备发劲)时也要注意气向下松沉,使下盘更加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