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简析太极拳和中医经络学本同源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中阴阳学说,练习中每个招式的变化都含有阴阳的变化。太极拳的特点也是阴阳的变化,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调节身体阴阳平衡,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中医太极本同源

  新研究发现,太极拳和中医学原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者相辅相成,练习太极拳的同时,对身体的四处都有医疗作用。

  “习武为强身,学医为济人,两者密不可分。”因为学中医的缘故,大多成员均能道出此中关联。中医与太极之间还存在着更深层的联系:“中医注重分别阴阳五行,强调阴平阳谧;太极讲究刚柔相济,阴阳无偏。”

  因此以“医武同源”来阐释太极与中医之间的联系。许多初学者心浮气躁,无法忍受它过慢的动作,但练拳从慢来练,是打好太极拳的必由之路。“打太极必须要有很好的耐性,在慢中体会独特的发力方法和用力技巧。”

  初学太极拳重要的不仅要放松,还要慢练,在慢练中摸索太极拳的思想及运动规律,长期坚持,均可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分析太极拳练习的好处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动作比较慢,之所以那么慢,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有研究表明,太极拳与缓步跑对心脏有益,但前者消耗体力较少,适合绝大多数人练习。

  练太极要集中精神,练习的人必须调整心态,放下压力。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精神要集中,所有的姿势动作都对大脑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太极拳全身放松、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

  打太极拳要求身体中正安舒,有助于防治颈椎病等疾病。太极拳强调以腰为轴,对腰背疾病的防治效果突出。

  太极拳注重节节贯穿,周身一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功能的增强。

  太极拳很注重虚实转换,这样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平衡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的屈伸运动,对静脉回流心脏起到促进作用。太极拳还要求形神合一,意到、手到、足到、眼到,有助于视觉神经的锻炼与视力的改善等。

  中医养生主张“气为血帅,气能生血”。太极拳主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有助于加快人体气血循环,这是药物达不到的效果。

  老年人练太极拳注意事项

  1、莫弓过

  主要是指屈膝程度不要太过。膝关节本来是做屈伸运动的关节,但在太极拳这种特殊运动形式中,若屈的太过,必遭伤害。

  做弓步时,前弓步的膝尖应落在脚面以内,小腿好不要越过与地面的垂直线。许多老一辈拳家都十分强调这一点。

  太极拳运动时,过度运作一般是一腿承担体重一腿运动,若膝关节屈曲太过,形成死角,加之强压,长期如此必城病变。学者不可不慎。如何才能屈曲不过,关键是松腰减臀,尾闾中正,上体竖直,既所谓立身中正。

  2、莫扭拧

  主要是在转身时负重扭转不要过度,脚尖与膝尖不要形成夹角,要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上。

  3、莫滞劲

  行架过程中多是一腿负重,膝关节既要承受自身体重的压力,还得承受运使劲力的冲击。所以在主观上减轻膝关节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4、莫叉劲

  凡向前走劲时,劲向必须与脚尖、膝尖平行,三者不可出现夹角。劲力分叉,不但形成劲力的自耗,而且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