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甲碰这太过用力当心致病
不用怀疑,生活中我们经常掏耳朵。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动作,但是做的频率很重要,频率太高易伤害身体。今日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千万要谨慎。究竟怎么掏耳朵是正确的方式小编也会提到,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注耳朵疼、痒等健康问题!
60多岁的徐大妈以前耳朵一痒就忍不住去掏,这样的习惯已经保持了30多年。几天前,徐大妈发现耳朵流水、流血,一碰就疼,打消炎针也不管用。终经CT和活检,医生发现徐大妈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并且可能已经转移到腮腺,终不得不将外耳道摘掉并封闭,而术后听力有可能全部丧失。
耳屎又称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但凡皮肤表面的油脂,都有提高皮肤防御机能,保护皮肤不受灰尘、病菌等外界异物侵入的作用。因此,外耳道皮肤清洁得太过干净反而会引起皮肤干燥发痒,越痒就越想掏,越掏就越痒……(无限循环中)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错!长期掏耳屎,不仅会使耳道失去保护、异物入侵引起炎症,严重者还会损伤听力;掏耳屎对于耳道的皮肤来说也是一种刺激,容易引起细胞癌变,而耳道与鼻子、口腔都是相通的,癌细胞转移至腮腺、喉管则会带来更大痛苦。
一般来说,耳屎变干后会顺着耳道自然脱落,很多人一辈子都无需掏耳屎。不过,长期不掏耳朵,对于耳屎较湿且分泌旺盛的人来说,又很容易形成耵聍栓塞。因此,好2-3周才掏一次耳屎。
1、指甲、挖耳勺都别用
很多人耳朵痒了,会随意的用手去掏耳朵;一些有掏耳屎习惯的人,更是喜欢随身携带一个挖耳勺,耳朵痒了就掏两下。不管是手指还是挖耳勺,都携带有很多细菌,稍有不慎,就会使耳朵感染。
2、太过深入也不好
外耳道的皮肤比较娇嫩,皮下组织少,下面紧贴着就是鼓膜,如果用力过猛则会引起外耳道损伤。而挖得太深不仅会伤害到鼓膜,也可能将耳屎推到更深处。
当耳朵发痒不适时,可以用手在而外侧轻轻按摩,或用消毒棉签轻轻在浅表处擦拭。大块硬结的耳屎,应该到医院请医生用专门的工具取出,切勿自己随意掏挖。
千万别盲掏了,解密掏耳四大误区
此前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就愿意和耳朵“较劲”,一种是特别愿意给别人掏耳朵的,几乎把亲戚、朋友的耳朵都包了,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来,我给你掏掏耳朵”;另一种人,就是享受别人给自己掏耳朵的人”。相信我们所有人都曾在某个阳光的午后,躺在妈妈的腿上,让妈妈清理你耳朵里的那些小东西。
而事实上,掏耳朵也有大学问。在我国的不少地方,比如成都等地,还有专门的掏耳郎,其实掏耳朵也是一门手艺,胡乱的盲掏往往会容易引发对耳朵的伤害,甚至有人因此耳膜穿孔、感染,还有人得了耳道胆脂瘤。那么我们在掏耳朵中常见的几大误区是什么?
误区1:盲掏易把鼓膜弄破,耳聋就会聋?
事实上,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但是盲掏容易损伤鼓膜,所以千万注意。
误区2:掏疼了,就滴消炎药水?
事实上,盲掏耳朵时,不小心弄痛了划伤了是很常见的,并不一定要消炎,因为外耳道并不一定受到了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对耳朵更好。消炎药水反而让耳道变得湿润,更容易滋生细菌。消炎药水应当在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好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误区3:耳朵痒就要掏?
人的耳朵分为油耳和干耳。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但事实上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只是瞎掏耳朵是没有用的,需要去医院检查。
误区4:耳朵痛,会自行恢复?
其实在弄伤耳朵后,耳朵往往会出现发炎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综合炎。不仅出现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所以为了健康,拒绝盲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