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中国古代后妃中的丑女们
从各种古装剧中,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代的男人也太好命了吧!左一个美女,右一个美女,这样的艳遇可是现代男人比都没法比的啊!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俗话说,人丑由天定,丑人不一定没好命。今天,小编就从心理学角度为你分析历史故事,看看古代后妃中有哪些丑女们!而男人喜欢的女人类型都有哪些!
历史故事
战国齐宣王王后――钟无艳
钟无盐其实姓钟离,名春,因为是无盐。
人氏,所以后世称她为钟无盐。她究竟丑到何种地步?刘向在《新序》中很详细的说到了:高额深眼,长腹粗腿,翘鼻结喉,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简直不是人的长相。所以,直到40岁,钟无盐都嫁不出去。可是虽然她很丑,可是却很聪明,也很有政治才干。一次,齐宣王饮酒作乐时,钟无盐闯殿求见,自称是齐国嫁不出去的女子,想进入后宫给齐宣王执笤帚。众人见了她这样丑,都嗤笑不已。齐宣王好奇地询问她有什么才艺,钟无盐说自己会隐身术,说完就表演了一段,大家竟然真的都看不见她。现在想来,这应该是一种魔术中常见的幻术。齐宣王对此很惊奇。
次日再召无盐献计,无盐没有说话,演了一出哑剧。之作瞪眼、衔齿、举手和抚膝四个动作,连呼四个“险”字。齐宣王不解,无盐解释:齐国受秦、楚威胁,此一险;齐王,劳民伤财修筑宫殿,此二险;朝中贬贤用佞,此三险;君王沉迷酒色,不理国事,此四险。自己瞪眼意为察烽火之变,衔齿意味代大王惩拒谏之口,举手意味替大王逐奸佞,抚膝意为求大王拆游宴之台。一番话说得齐宣王很惭愧,于是从此振作治理国家。他册立钟无盐为王后,在无盐的辅佐下,齐国大治。“无盐”也成为后世比喻丑女的专用词,数年前香港还根据这个故事拍摄了全女班电影《钟无艳》(梅艳芳、郑秀文、张柏芝主演)
晋武帝妃――左芬
左芬,字兰芝,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妹妹。左芬体弱多病,长得也很丑陋,但是很有才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晋武帝闻听左芬有才学,召之入宫,并于272年封为修仪。杨皇后去世后,她奉召作了《离思赋》,晋武帝十分感动,晋封她为贵嫔。但是左芬实在是太丑了,后宫中有上万的美女,她自然得不到皇帝的眷充,只是在皇帝出游或祭祀、喜丧大典时奉命写颂作赋,皆为应时之作。尽管晋武帝时常与她谈论文学,但是更多的时候,她是独居薄室,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打发时间。其间,左芬写下的《啄木诗》,千古流传,因为啄木鸟是一种很丑陋的益鸟,所以这首诗被认为是左芬寄情所作,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因为一直落落寡欢,加上身体不好,左芬四十余岁就去世了。她哥哥左思很悲痛,其作品《悼离赠妹诗》也流传至今。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晋武帝之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由于是杨皇后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在选择太子妃时,原本选的是美貌的卫礶的女儿,可是尚书令贾充之妻郭槐却重金收买杨皇后。尽管晋武帝认为贾充这个女儿贾南风嫉妒、貌丑、身矮、肤黑,可是无奈宠爱的杨皇后十分坚持不肯让步,后还是立贾南风为太子妃。不过,司马衷是白痴,贾南风是个丑女,两个人对对方却都十分满意。
晋武帝因为太子太傻,本想废掉他,幸亏贾南风到处收买人心,八面玲珑维持,才勉强保住丈夫的太子位。贾南风生性嫉妒,只生了临海公主一个女儿,对司马衷其他姬妾怀孕,都被她剖腹杀死。晋武帝准备废去贾南风,结果杨皇后力保,才没有被废。后来,司马衷继位,册封贾南风为皇后。贾皇后干预朝政,杀死杨皇后哥哥杨浚,逼死有恩于自己的杨皇后,擅权长达十几年。
贾皇后因为丈夫司马衷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以黑箱私藏美少年进宫,与之行祸后即杀人灭口。只有一个幸存者,因为太英俊,贾南风不仅不忍心杀他,还送给他很多礼物,放掉了他。这个男子后被人怀疑盗窃犯逮捕,他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贾皇后私召面首的事情才被人所知。但是人们并不敢声张。贾皇后逼死太子和其生母谢夫人,又与贾谧勾结乱政,引起民众对她的不满。后来,赵王司马伦和齐王起兵讨伐贾皇后,他们逼迫司马衷写下废后诏书,又以毒酒毒死了她。
古代后妃拼命争宠原因:级别不同 待遇差别大
中国历代帝王,规定后妃管理制度,大体相同,各有差异。自秦到清,历代君王,通过迎娶人数众多的嫔妃,既为了满足皇帝淫欲,也为了繁盛子孙,于是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说法,并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传说。皇帝后妃到底有多少人?是怎样管理的?
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臣研究历代后宫制度。大臣奏报说:“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朱元璋认为上述人数太多,当朝应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余人。实际上后宫妃嫔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许多皇帝也说不清楚。
开国立规,非常重要。朱元璋鉴于前代女祸,他采纳翰林学士朱升的奏议,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怎样做呢?立纲纪,严内教:第一,后妃母仪天下,不可干预政事。明朝没有出现太后垂帘听政的事。第二,规定后妃职责,服侍皇帝宫寝。第三,制定铁质饰金红牌,镌刻戒谕后妃纪律,悬于各宫。
第四,自后妃以下至嫔御等,衣食、器用、金银等供应,都按级别施行供给制。第五,禁止内外书信交往,有则论死。所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明朝的后宫,有两个特点:没有出现母后专权和外戚专权的乱象。
后妃史料,少之又少。譬如孝庄太皇太后,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享年75岁,两辅幼主顺治帝和康熙帝,《清史稿?孝庄文皇后传》才只有941个字。又如康熙帝的妃子,有的只有六个字记载:“陈氏,子一,常宁。”还有四个半字的记载:“张氏,女一。”
那“半”个字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连着记载四个没有名号的生女儿的,这些女儿“皆殇”,都早死,四个人仅用两个字,平均每人半个字,所以每人“四个半字”。妃嫔如果没有生育子女,又没有特殊事迹的,则一字不记。《明史?后妃传》说:只记载位居正号的后妃,或有特殊事情发生过的妃嫔,否则不记。
制定宫规,严格管理。清朝制定《钦定宫中现行则例》,长达828页。后妃管理基本上是“四定”:这就是定编制、定级别、定待遇、定规矩。
定编制。明朝后妃不定编,但清朝定编。清朝康熙以后,后宫典制大备。规定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学生无定数,分居东西六宫。当时叫做名分,其实嫔以下的等级名分,并不严格,也有变化。清朝后妃多的是康熙帝和乾隆帝。
康熙帝有记载的41人,乾隆帝有记载的29人。少的是光绪帝,只有一后(叶赫那拉氏)、二妃(瑾妃和珍妃)。东西六宫中每一座宫院,有一个正位,或皇后,或皇贵妃,或贵妃等。其他妃、嫔、贵人、常在等按照等级,分住东西配殿等房间。皇帝一般是不到六宫就寝的。被侍寝的妃嫔,要到皇帝的寝宫,如乾清宫东暖阁、养心殿后寝殿等,侍寝后回到自己原住的宫院。
定级别。明朝的后妃,分十四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嫔、才人、婕妤、昭仪、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级,但各朝有变化,不是一成不变。
中国古代恶毒后妃的残忍手段
中国封建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她们既是皇帝恣意享乐、宣泄欲望的工具,同时也是争宠夺权的对手。在后宫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失败者往往身败名裂,甚至粉身碎骨;纵然成功,她们也要忍受深宫的寂寞孤独,时时提防被取而代之。封建宫廷尔虞我诈的残酷现实,导致她们心理扭曲变态,从而变得心狠手辣,这也注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庆元六年,有算卦之人指点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再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万氏:恃宠而狂,身份:明宪宗朱见深贵妃
万氏幼年即被选入宫,充当孙太后的宫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司衣女,侍奉当时还是太子的朱见深,耳鬓厮磨,渐渐产生私情。万贞儿长得丰满艳丽,而且为人机警,很受太子宠爱。
但是自从皇帝登基以后,两宫太后又为皇帝选纳了几名女子,分别是皇后吴氏、妃子王氏、柏氏,个个年轻貌美,令万贞儿深感嫉妒和仇视。
皇后吴氏,面对万贞儿的目中无人,也想整治她一番。一次,万贞儿晋见的时候,傲慢无礼,进退无序,受到皇后训斥,万氏毫不示弱,出言顶撞。皇后大怒,夺过太监手中的棍子对其杖责数下。万氏委屈之余,在皇帝面前借机诉苦撒娇,皇帝一怒之下把吴氏废掉,另立王氏为后。
成化二年,万氏生下一子,被封为贵妃。但是孩子不久便夭折了,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育。
万氏面对宫中的年轻女子常常自危,对其他女子的受宠嫉妒到了疯狂的地步,一发现哪个妃嫔怀孕,就派人以治病为名,使其堕胎。而每当此时,皇帝不但不敢追究,反而对她低声下气,好言相对。
一日,皇帝宠幸了一名姓纪的女子,纪氏由此受孕。万氏命一名宫女前去察看,那名宫女很有良心,回报说不过是身体抱病而已,替纪氏隐瞒了过去。
后来,纪氏分娩下一男婴,央求守门太监张敏将其溺死,太监不忍,便私下将婴儿藏入密室抚育,而且废后吴氏也常去探望照顾。
此时皇帝只有一子祐极,年近两岁,刚被立为太子,即被万氏毒杀。后继无人,皇帝深感苦恼。一日,皇帝对着镜子哀叹自己年岁已老,却仍旧没有子嗣,太监张敏借机进言,道出实情。皇帝大喜,将纪氏和孩子接入宫中。之后,宫中不断传出妃子怀孕的消息,令万氏痛苦非常。由此,她迁怒于纪氏,将其害死。太监张敏深恐罹祸,在为太子跪拜祈祷之后,也吞金自杀。
成化二十三年,万氏因为一宫女出言讥讽,大怒,用掸子连打宫女数下,痰涌堵住气管而昏厥,继而身亡,死时五十八岁。皇帝听说万氏已死,良久不语,半天才说了一句:“万长侍走了,我也将不久于人世了!”果然,不久他也随之死去。
万氏由一名普通的宫女到专宠后宫的皇贵妃,而且,她长皇帝十七岁,这样的例子,在明朝是绝无仅有的。
郑贵妃:连犯“大案”,身份:明神宗朱翊钧贵妃
郑氏,明神宗朱翊钧的贵妃,长得娇艳妖美而又善于迎合。她一入宫即被越级加封为贵妃,甚至地位跃居已生有皇长子的王恭妃之上。
郑贵妃一心想当皇后,故希望自己的儿子朱常洵成为太子,但是皇帝却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对郑贵妃来说,是个沉重打击。万历四十二年的二月,李太后死去,郑贵妃的顾忌再也没有了,一手策划了宫廷两大谋杀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傍晚,一个不知姓名的汉子,手持枣木棍,悄悄地闯进了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直冲到大殿前檐下才被内侍抓获。
经查证罪犯名叫张差,他供出自己谋害太子的行动是郑贵妃的心腹宦官庞保、刘成所指使。郑贵妃越想越害怕,于是到万历帝面前,连哭带号地要求给她作主,不然的话,就要死在皇帝的面前。经她这么一闹腾,果然万历帝心软起来,他要郑贵妃去找太子求情。郑贵妃到了东宫,装出十分可怜的样子,抽泣着,一见太子便俯身下拜。太子毕竟年轻,对宫廷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没有经验,便很痛快地让手下草拟一道旨意,要朝中大臣们不必再为此事多加纠缠,既然凶手早已抓到,即刻正法就是了,不要牵扯他人了。
5年后,明神宗病死。皇太子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可他在位才30天便驾崩了。
不过,吕后毕竟心计颇深。她求张良帮忙,为太子刘盈请来了四位号称“商山四皓”的老人。刘邦见了,十分惊讶,问他们:“朕曾经请你们出山,你们不肯,现在怎么肯帮助太子了?”四位老人回答:“太子仁厚,礼贤下士。我们甘愿为他效命。”刘邦回去后,无奈地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丰,请来了商山四皓帮忙。废不掉了。”
后来,刘邦去世后,吕后干政。她罚戚夫人作奴隶,剃去她的头发,让她穿上粗布衣服,去舂米。戚夫人便歌道:“子为王,母为奴。相隔三千里……”吕后干脆连她的儿子赵王如意也一并毒死了。
戚夫人的下场更惨,被吕后灌了哑药,熏聋耳朵,挖去眼珠,割去四肢,割去舌头,然后扔到茅坑里,叫她“人彘”。连吕后的亲儿子刘盈见了,都不忍心,吓得脸色大变,大叫:“这不是人做出来的事!我是你的儿子,我没脸再掌管天下了!”于是,此后,刘盈果然不理朝政,吕后就名正言顺地开始处理朝政。
戚夫人在茅坑里爬了三天,死去了
汉安帝皇后阎姬是一个心狠毒辣、野心很大的女人,她做了皇后时竟也一心想着干政*。阎皇后自己无子,李贵人生了太子刘保之后,阎氏怕李氏会取代她的地位,竟将李氏毒死。后来,阎氏又恐太子将来继位后为母报仇,便于公元124年诬告年仅10岁的太子谋反,逼迫安帝将太子刘保废为济阳王。
据说阎姬温柔美丽,善解音律。生性仁弱的安帝,很喜欢她,封了她作皇后,而她却开始热衷于权势。从干预朝政到培植自身的*,安帝渐渐地对她感到失望,既而疏远了她。她的下场可想而知,发动政变不遂,反被*起来。
周宣帝荒淫酒色,暴虐昏庸,即位之初,先一口气封了五位皇后,楊坚之女杨丽华便是五皇后之首的“天元大皇后”。
她只不过是她父亲篡位的一颗棋子。
当她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她已经成了隋朝的乐平公主了。
就算她把公主的金印砸的粉身碎骨,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
她永远只是前朝的皇后,当朝的公主。
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儿,她不过是父亲巩固权势的工具。
嫁给宣武帝后,却不受宠爱。后来,宣武帝死后,她的亲生儿子宇文阐即位,她父亲杨坚辅政。岂料,正是她的父亲,夺了她儿子的皇位。建立了隋朝。
她由太后,变成了公主,却终身拒绝再嫁。她心中的情感,又有谁知道?
北魏宣武帝灵皇后胡氏,生在安定临泾,是司徒胡国珍的女儿,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
自从孝文帝大力提倡鲜卑人汉化以来,举凡官制、教育、礼俗。语言、文字、服饰、度量衡等都采用汉人的制度和习俗,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等到宣武帝继位,鲜卑人已经充分汉化,后宫妃嫔也多为汉人女子。
据说灵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胡国珍将这件事拿去问当时很有名气的术士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个吉兆,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灵太后长大,通过出家做尼姑的姑妈大事宣扬,都知道胡家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听到了风声,把她召到后宫,册封为承华世妇。
当时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贵嫔,正得宠而被封为皇后,高皇后貌美性妒,所有后宫嫔妃,都不准接近皇帝,惟独胡承华纤丽动人,善伺人意,楚楚可怜,行止乘巧,颇得高皇后的欢心,于是网开一面,特准胡承华在晚上服侍皇上,因而蓝田种玉,珠胎暗结,十个月后竟为皇家产一承继大统的麟儿。
北魏时期仿照汉武帝“留犊去母”的故事,严格规定:“子为储君,母当赐死。”
因而六宫嫔妃多相与祈祷上苍,但愿生诸王公主。却不愿生子为太子,然而胡承华却慨然道:“国家旧制,未免苛刻,但妾却不惜一死,宁可为皇家育一嗣续,却不愿为贪生计,贻误宗桃。”妊娠期间,后宫中妃嫔多劝她服药堕胎,都认为:“生儿居长,必为太子,而生母则必死无疑!”胡承华始终不为所动,不久果然生下一个男儿,宣武帝大喜过望,取名叫诩,又担心高皇后妒忌,致生不测,特地另派乳母,放在别宫中养育,不但高皇后不得过问,就连生身之母胡承华也不准抚视。
拓跋诩已经三岁了,宣武帝册立他为皇储,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他的生母胡承华赐死,反而晋封胡承华为贵嫔,高皇后大为愤惠,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华的生命安全。
文明皇后即大名鼎鼎的文明太后冯氏。12岁入了北魏皇宫,深受当时的太子宠爱。后来她作了皇后,24岁时当了寡妇。在熊熊烈火中,她欲跳进去与丈夫一起死。后来被内侍救出来了。这一救,也成就了她在政治上的伟业。
她先辅佐献文帝,在朝政上很有业绩。后来献文帝长大后,难以控制,文明太后干脆毒杀了他,另立小皇帝,就是孝文帝。她又辅佐孝文帝,支持他改革朝政,政绩斐然。
有一次,她吃饭时,发现饭里有一只蜻蜓。孝文帝大怒,要杀厨子。但冯太后却不以为然地说:“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动怒。”
当然,她也有面首,估计当时有地位的女人,身边都会有男人吧。后来,冯太后在49岁那年病死。无论怎么说,她都堪称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
她是个寂寞的人。丈夫作了皇帝后,霸占了他的嫂子,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胡皇后便与别人私通,后来当了太后,也一直是面首不断。后来北齐亡国,据说她沦落猖门。
是南北朝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高纬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好色之徒,但自得了冯小怜之后就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了。连上朝与大臣议事时也要把冯小怜抱在膝上。周军攻打北齐时,高纬居然说:“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高纬灭国后,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还冯小怜”。高玮被杀后冯小怜被赐于了周武帝的弟弟代王宇文达。宇文达见而奇宠,原来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怜挤兑得差点活不下去。
未久宇文达被杨坚所杀,杨坚把冯小怜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这时冯小怜已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受尽屈辱后*自杀。
小怜是个可怜的女子。看画中的兵马隐现,暗示当年北齐后主高纬只为了她那一句“太黑了,我看不到战争的场面”,而下令退兵停战,以致于延误了军机。后来亡国后,小怜作了北周皇帝的弟弟宇文达的小妾。一日弹琴时弦断了,她念出一首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然后自杀。
结语:读完本篇文章,你是不是会有很多感悟呢?很多女性会觉得自己相貌不佳,就产生整容等等的想法,其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无论你长什么样,都应该感谢上苍,毕竟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只要身体健康,只要拥有闪光点,即使相貌稍差点,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