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竟会披上温柔“外衣”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病,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会有各种并发症,很多情况下糖尿病会和其他疾病一起而来,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很有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控制糖分,减少身体矿物质的流失,避免其他疾病的接踵而来。

  当“杀手”披上“温柔”外衣

  糖尿病是一种以人体内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和尿液中糖含量会异常升高,而这些“甜蜜蜜”的液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所以,人们把糖尿病比喻为“甜蜜杀手”。

  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代谢异常,导致人体骨骼结构和质量发生改变,以易发生脆性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缓慢,危害严重,被称之为“隐匿杀手”。当“杀手”披上“温柔”外衣时,对人的威胁更大。由于糖尿病患者具有“骨脆脆”的特点,所以脆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性别,同年龄组的人群,给公众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也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脆性骨折

  首先,糖尿病患者血糖处于高水平,会造成体内钙、磷代谢的异常。具体的说,糖尿病患者高渗透的利尿状况,使大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血中的钙、磷、镁等矿物质元素也会随之排出。长此以往,会使人体处于缺钙少磷的状态。而钙、磷、镁等矿物元素是人体骨骼形成的基石,是建筑人体“骨骼大厦”的“原材料”。

  缺少钙磷的人体所打造的“骨骼大厦”必然是“豆腐渣工程”。而“豆腐渣工程”所构筑的“骨骼大厦”质量堪忧,容易损坏,这就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原因。同时,血液中低钙、低磷状态会刺激位于人颈部的甲状旁腺,刺激甲状旁腺的腺体产生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如同稀硫酸,对骨骼具有慢性的分解和腐蚀的作用,长此下去,骨骼就会在产生大小不等的“溶洞”,强度明显降低。

  当人们发生行走摔倒、肢体扭伤等情况时,这些异常的“外力”就会作用于“溶洞”,使得“溶顶”下沉,“洞壁”堪塌,产生脆性骨折。所以,与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导致的骨折不同,脆性骨折具有低能量、隐匿性的特点,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特有的骨折类型。

  其次,糖尿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全身血管损害,而肾脏是人体血管为丰富和集中的器官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肾脏功能损害。正常情况下,维持骨骼新陈代谢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否则,血液中的钙不能有效的沉积于骨骼。而维生素D需要肾脏中一种叫做羟化酶的化学物质来“激活”。如果患者肾脏功能受损,其羟化酶的活性就会降低,使得维生素D不能充分被机体利用,从而影响人体钙的吸收和利用。而缺钙的骨骼如同大厦缺少钢筋水泥,强度大减,不堪一击,很容易发生脆性骨折。

  人的骨骼能够起到支撑身体,完成运动和生理功能,与其一种称之为“成骨细胞”的细胞有密切关系。成骨细胞负责骨骼的“再生”和“强化”过程。成骨细胞表面存在一种肝胰岛素受体的蛋白质,参与完成骨骼构建过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较少,影响了胰岛素受体的功能,如同束缚了建筑工人之手,影响了“骨骼大厦”的建筑,这也是糖尿病患者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饮食习惯等因素也与脆性骨折的发生有关。统计表明,高龄、女性、素食者、脑力劳动者以及嗜酒、吸烟的糖尿病患者,脆性骨折发生率要高于其他人群。

  人们观察到,亚洲人群糖尿病导致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专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吃草(以谷物为主食)”是亚洲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吃肉(以动物蛋白为主食)”的西方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糖尿病患者骨折发生率升高是不争的事实,“甜蜜蜜”导致“骨脆脆”,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预防脆性骨折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哪些部位的脆性骨折

  1、脊椎骨折

  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是人体的“主心骨”,是人体运动和各器官脏器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为此脊柱承受了人体的大部分重力和负荷。脊柱受力的主要结构是椎体,当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后,受力大的椎体就会发生脱钙,骨强度降低等“骨脆脆”的病理改变。此时如果再受到外力的作用,不堪重负的椎体就会被“压扁”变形,临床称之为“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暴力”有时并不大,甚至患者自己还不曾察觉,但骨折已悄然而至。

  2、髋关节骨折

  髋关节骨折又分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二大类。人的髋关节具有承受力大(几乎承担人类运动时的全部重力)和局部结构薄弱的特点,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解剖结构。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强度减弱,负重能力下降,如果此时再有外力的作用(如摔倒、下肢扭伤等),很容易造成髋关节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