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从孙子兵法军争谈太极推手

  之前两篇我们分别从“孙子兵法”的“虚实”与“形”来讲述了太极推手,下面小编乘胜追击,在和大家讲一讲当中的“军争”,希望大家可以继续耐心阅读,并能有所学习,且在实践练习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军争,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两军之间的争夺战,或争取地形,或争取资源。

  《孙子兵法》指出:“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以上,体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思想,借此可以达到以逸待劳的效果。

  太极推手主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意在人先,后发先至”的原则,拳论有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所谓以静制动的静,绝非静等挨打,是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当敌将动时,我则先走一步,置敌于被动。 先控制”劲源“、打闷劲 ,使敌人不得发力。

  万一不能奏效,则随之乘势借力,化引对方,待敌失去重心,以“全力”发之,敌必不支。

  攻击时,要注意明确锁定敌人的薄弱环节,击中力量将其消灭。

  在推手时,有意让对方先发力,这样就有利于借力制人,若对方不先发力的话,就以静待动,诱之以利,引其先发,其目的在于意在人先,引进落空,后发制人。

  在对方向我进攻时,使我身体松柔而不受其劲力的作用,在对方接触我身发劲的一霎那,依靠自身的很小活动把攻来的劲消耗掉或转移出身外,避开对方发劲的锋芒,不可迎面相顶,不给对方发放的机会,“避其锐气”。

  要打其薄弱环节,即截劲的腰;在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及时准确发劲还击,即”击其惰归“。

  推手时,占位中定,“伸屈开合之未发谓之中,寂然不动谓之定。心气清和,精神贯顶,不偏不倚,是为中定之气”。

  要中正安舒,中是指心气中和,神清气沉。其根在脚,重心系于腰脊。

  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精神含于内,不表于外,就能中定了。

  正是要求姿势端正。每一姿势,务求端正,而忌偏斜。

  但由于各种姿势或仰、或俯、或伸、或屈,不都是中正的,发劲时的用意方向应求其重心,重心为 身体枢纽,重心中正稳定,开合就灵活自如,重心不稳则开合失其关键。

  所以姿势务求正确。安是安然之意,切忌勉强,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适,就能无气滞之病。

  而能“气遍身躯不稍滞”。这是因为姿势安稳,动作轻灵,呼吸平和,神气镇静所致。

  舒是舒展的意思,推手时全身放松舒展,全身关节,节节舒展拨长,但不是用力伸张筋骨,是于自然之中,徐徐松展。通过长期锻炼,自然能松活沉着了。

  中正安舒与兵法中:“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的战略思想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