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 太极拳推手牵动四两拨千斤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有很多的招式需要我们潜心学习,太极推手该如何练习呢,太极拳推手的概念是什么呢,太极推手的方法有哪些,下面随着太极拳教程一起来看看杨氏太极拳推手的练习方法吧。

  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静动相随”

  基本概念

  太极推手是以上肢、 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

  它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被人所称道。太极推手,其宗旨:在不用护具之状态下,通过推手双方的阴阳矛盾运动,演练实战搏击的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

  它的研究和训练是以实战为目的,通过推手而不断提高实战搏击能力。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均可在推手中随意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道的兼容性。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

  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经典拳论

  太极拳懂劲先后论夫未懂劲之先,常出顶匾丢抗之病。既懂劲之后,恐出断接俯仰之病。然未懂劲,故然病亦出,劲既懂,何以出病乎?

  劲似懂未懂之际,正在两可,断接无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犹不及,俯仰无着矣,亦出病,若不出断接俯仰之病,非真懂劲弗能不出也。

  胡为真懂?因视听无由,未得其确也。知瞻眇盼之视,觉起落缓急之听,知闪还撩了之运,觉转换进退之动,则为真懂劲,则能接及神明。及神明,自攸往有由矣。

  有由者,由於懂劲,自得屈伸动静之妙。有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动静,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降,就去则升。夫而后才为真及神明矣。

  明也,岂可日后不慎!行坐卧走,饮食溺溷之功,是所谓及中成、大成也哉。

  推手方法

  主要有:“掤”, 用手臂沾接、捧架对方,筑成防线;“捋”,顺势向侧方或向后牵引;“挤”,向前挤压,逼迫;“按”,向下、向前推按;“采”,向下牵引;横向分化或进击对方;“肘”,用前臂旋转或肘关节制约、攻击对方;“靠”,以肩、背挤压。

  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着一定的程序互相推挽,周而复始,俗称“打轮”。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进而趁势将对方发放出去。

  技术高超者能使对方双脚腾空,掷跌于地,自己却安稳自若。推手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互相黏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的重心。

  推手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拿、击打等方法。这与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散手项目迥然不同。它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