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揉肚子,减少心绞痛
症状:心绞痛反复发作
偏方:先把手掌放在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转圈,向外一圈一圈揉搓,饭前饭后实施。
一位86岁的老奶奶20年前就被诊断为冠心病,最后严重到不得不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后一年,她又因为反复胸闷、胸痛住进了医院。住院用药后,老奶奶的症状依然没有得到缓解,胸闷、胸痛时常发作。心脏科医生打算给她做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老人家不愿意了,她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受不住这般折腾。后来,这位老奶奶联系上我,请我前往会诊。
我详细了解过她的病情后,得知老奶奶的心绞痛发作很有规律性,主要是在每次吃完饭后出现。她胃口本来就不好,吃的东西也不算多,但每次吃完东西就会有胸闷、胸痛。如果不吃心脏药的话,得一个多小时才能陧慢缓解。
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这位老奶奶的冠心病这么严重,与她的胃口不好有很大关系。从中医来说,老奶奶属于脾胃虚弱。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虚的话,就会"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导致气血虚弱。心脏失去足够的气血营养,导致"不荣则痛”。另一方面,从中医理论来说,脾胃还主持着人体水液的运化,脾胃虚弱就会令水液聚而成痰,痰阻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最终阻塞心脏脉络,导致"不通则痛”。总之,这个脾胃和心脏的关系可大着呢,中医有一句古话叫做"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更证明了脾胃的重要性。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解释老奶奶的病情,形象点说,是因为这位老奶奶消化功能本来就差,吃饭少,血液中吸收的营养就少,心脏细胞获得的营养长期不足,处于"饥饿”的状态。一吃饭,人体的大量血液就会聚集到胃肠道附近(我们吃完饭后,会觉得脑子有些迟钝,就是因为大量血液积聚在胃肠道,令脑部供血减少),结果心脏细胞获得的供给就更少。于是,心脏就会向大脑叫苦,发出胸闷、胸痛的信号了。由于老人家的消化吸收差,因此血液要长时间地聚集在胃肠道附近,以求运走尽量多的营养物质,所以老奶奶在吃饭后,要一个多小时以后,等血液不再集中在胃肠道了,胸痛、胸闷才能得到缓解。
明白了病因,我告诉老奶奶一个简单的偏方-经常揉肚子。操作时要先把手掌放在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转圈,一圈一圈向外揉搓,把整个肚子都揉完算1次。每天三餐前反复做50次,揉完了再吃饭,饭后也要再揉至少10次。
揉肚子的目的是"补脾胃”。肚子上有主胃肠等消化系统的蓦穴,它是输注脏器真气到人体前部的穴位。揉肚子可以刺激这些穴位,从而调胃理脾,加快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这个效果已被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了。曾有人将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西药治疗进行过疗效对比,发现穴位刺激的方法在促进胃肠动力方面效果更持久有效。
一周后,我再去看望老人家,进入病房时发现她的床位空着,正纳闷,抬头看见她拄着拐杖从走廊慢慢走过来。老太太的气色看起来好了很多,她开心地告诉我,自从我那天走后,她一有空就照我说的方法做,第二天果然就觉得胃口好了一些,吃饭后也没那么胸闷、胸痛了。以后每天都这样做一做,症状不断改善,这两天已经没有再出现胸闷、胸痛了。今天医生查房时告诉她,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就没必要再做了,也许下周就可以出院了呢。
过了一周,老奶奶果然在医生安排下出院了。出院后一个月她来看我的门诊,说还在坚持我教的方法,现在病情很稳定,胃口越来越好,家里人都说她气色红润了很多。这位老奶奶今天仍健在,也没有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