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 象棋中的规则你造吗

  象棋是我国的一大文化,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看别人下象棋,象棋也是考验智力的一项游戏。中国象棋的规则是非常多的,每走一步都需要细心琢磨。今天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中国象棋。

  目录

  1、中国象棋简介 2、中国象棋的历史

  3、中国象棋的的组成 4、象棋规则

  5、中国象棋的记谱方法 6、象棋术语

  7、中国象棋国际化 8、两种象棋中的“兵”

  中国象棋简介

  中国象棋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汉族棋类益智游戏,又被人们称做“象碁”。中国象棋是一种两人之间对抗性游戏,因为道具简单,而且也非常的有趣,因此也广泛的流行起来。同时,中国象棋还是78个体育项目之一呢!

  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有着数以亿计的爱好者。它不仅能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类运动。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

  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玩起来不难也不简单,玩象棋的规则简明大多数人都懂,而且还是古今中外,老少皆宜的一种竞技类棋牌游戏,深刻了体现了我国的文化。

  中国象棋的记谱方法

  介绍

  中国象棋的记谱方法一般由四个字组成

  第1字是棋子的名称。如“马”或“车”。

  第2字是棋子所在纵线的数码。

  第3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前走用“进”或“上”,向后走用“退”或“下”。

  第4字是棋子进退的格数,或者到达纵线的数码。

  举例

  “炮二平五”,表示红炮从纵线二平移到纵线五。

  “马8进7”,表示黑马从纵线8向前走到纵线7。

  “车2退3”,表示黑车沿纵线2向后移动3格.

  当一方有2个以上名称相同的棋子位于同一纵线时,需要用“前”或“后”来加以区别。例如,“前马退六”(表示前面的红马退到直线六)、“后炮平4”(表示后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线4)

  兵卒在特殊局面下的记谱方法(主要创作排局时遇到的多,实战也可遇到)

  当兵卒在同一纵线达到3个,用前中后来区分,达到4个,用前二三四区分,达到5个,用前二三四五区分。

  当兵卒在两个纵线都达到两个以上时,按照旧的记谱方式举例:前兵九平八,此时可省略兵(卒),记做前九平八,以达到都用4个汉字记谱的要求,此表示方式已在中国象棋DhtmlXQ动态棋盘上实现,是对中文记谱方法的一个重要完善。

  历代发展

  古代象棋具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

  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即在使用带有九宫的棋盘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棋类的棋子种类并将其中三个兵升级成一个士及两个炮,以符合当时人的趣味。另外宋晁无咎的“广象棋”有棋子32个,与现代象棋棋子总数相同,但是不知道棋盘上有没有河界。宋、元期间的《事林广记》刊载了两局象棋的全盘着法。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明代,可能为了下棋和记忆的方便,才将一方面的“将”改为“帅”。另外明、清时期,棋书出版较多,尤以明代徐芝的《适情雅趣》、明末清初朱晋桢的《橘中秘》、清代王再越的《梅花泉》和张乔栋的《竹香斋象戏谱》更为。

  近代模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

  现代象棋

  如今,中国象棋已流传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菲律宾还成立了中国象棋协会。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况,按捉等,依此类推。

  棋例细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捉闲着处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单方面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

  发生互打时,兵(卒)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有根

  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真根

  凡有根子之“根”(即保护子)于该子被对方吃去时,确可反吃敌子者,谓之“真根”。

  假根

  凡有根子之“根”于该子披吃去时,不能移动反吃敌子者,谓之“假根”。

  一照一杀

  凡走照着後续走杀着者,谓之“一照一杀”。

  此项诠释适用于“一照一捉”,“一照一闲”,“一杀一捉”,“一杀一闲”,“数照一杀”,“数照一闲”。

  二照一还照

  一方步步叫将,另一方在解照同时,两步中有一步是还照,谓之“二照一还照”。

  二捉一还捉

  一方步步捉子,而另一方在解捉之时,两步中有一步是还捉者,谓之“二捉一还捉”。

  二捉二还捉

  一方连续两步循环捉子,另一方亦在解捉同时,两步连续捉子,谓之“二捉二还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