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2我是大医生:吕树铮讲心脏急救法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医生称拍胳膊急救法解决不了心脏问题

  近网络上疯传救治心梗患者的“拍打疗法”——“遇到急性心梗,拍打胳膊肘内侧,用时不多急救心肌梗死却效果非凡,不仅可缓解心梗突发前的心区不适,而且没有外用医药产生心肌损伤、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的副作用。”

  “拍打疗法”还有一个“病例”,说的是一位70多岁老人在参加别人婚礼时突然昏厥,仰坐在椅子上呼吸急促,两眼僵直,大家怀疑是心肌梗死。

  有人打电话叫救护车,有人上前撸起他的衣袖,用力地拍打肘内弯。

  拍打几十下后,老人一再缩手,后来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说:“拍这地方拍对了,可以把堵住血管的血栓疏通掉。不然,光等救护车送到医院再抢救,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拍打疗法真的有效吗?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立颖说,老人突发心梗,通常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基础上,斑块破溃引起红细胞、血小板等聚集形成血栓,堵在了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里,而不是堵住了胳膊肘内侧的血管。拍打胳膊肘就想把导致心梗的血栓疏通掉、让冠状动脉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无异于开玩笑。

  那么,如果路上遇到了有人突发心肌梗死,应该如何急救才是正确的呢?陈立颖说,遇到有人突然倒地,应当立刻呼喊他,看他是否有意识。

  如果考虑是心梗,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让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服用一次硝酸甘油如果症状得不到缓解,5分钟后可以再服用一次,一共可服三次。

  如果心梗患者已经意识不清,没了脉搏、没了血压,这时候重要的就是为他进行心肺复苏,“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一般按压30次,人工呼吸两次。”

  有些人倒地可能不是心梗,“也有可能是脑血管病或者其他疾病。”因此,如果不能确认倒地者是心梗,切忌随意搬动患者,“脑血管病患者如果被随意搬动、摇晃,也许还会导致病情加重。”

  此外,还要及时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让专业医务人员参与到急救中。

  心脏按摩急救法

  胸外心脏按摩

  胸外心脏按摩是发生心跳骤停时,借助外力挤压心脏和胸腔排送血液,以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的方法。有效的心脏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能使生命的重要器官,其中重要的是大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致发生不可逆性改变。

  赢得这一段时间,便有可能争取到更完善的复苏条件,显著提高病人成活的可能性。但是应注意,对于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新鲜的肋骨骨折以及心瓣膜置换的病人,不应采用胸外心脏按摩。

  心脏按摩具体操作

  (1) 叩击心前区促使心脏复跳:一旦发现病人心跳骤停,立即使病人仰卧于坚硬的木板或水泥地面上,绝不可在柔软有弹性的床上进行心前区叩击和胸外心脏按摩。去除其过厚的衣物,救护者右手握拳,拳心向下,快速从20一30厘米的高度猛击患者心前区胸骨体下1/3处,连续叩击2—3次,若病人颈动脉出现搏动,说明心脏复苏有效。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2)胸外心脏按压:使病人仰卧于硬木板上,救助者跪在患者身旁,用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力,快速、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病人胸骨,施压的力量应足以使胸骨下沉3—4厘米,然后迅速解除重压,使其胸骨靠弹性自行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

  在胸外心脏按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按压位置必须准确,手掌不能离开病人胸壁,以保正动作的连贯性和弹性;按压的力量大小应依伤员的身体、胸廓情况而定。

  身强力壮胸肌发达者按压力量可适当增大;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儿童用双指按压的力度即可;老年人骨质较脆,一旦用力过大容易导致骨折发生,所以按压时要倍加小心;每次向下按压时间较短,只占一个按压周期的l/3,放松时间应占2/3;有呼吸停止者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否则单纯心脏按压很难奏效;按压有效时必须坚持不懈,绝不可半途而废。

  本期嘉宾介绍

  吕树铮

  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院,心内科主任。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多年从事心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是国内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率先在国内开展多项介入治疗新技术,曾应邀到全国 30 个省、直辖市约 200 余家市级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连续多年个人冠脉介入治疗总例数及复杂病变治疗例数于国内名列前茅,是我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 获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主编《冠脉介入技巧及器械选择》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册》等4 部学术著作。参编学术著作6部。